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1 引言 | 第8-10页 |
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8页 |
·研究的方法 | 第8-9页 |
·研究的内容和预期成果 | 第9-10页 |
·研究的内容 | 第9页 |
·预期的研究成果 | 第9-10页 |
2 城市公园滨水环境概况 | 第10-12页 |
·城市滨水环境的概念 | 第10页 |
·城市滨水区的概念 | 第10页 |
·城市滨水环境的概念 | 第10页 |
·城市公园滨水环境的概念 | 第10页 |
·城市公园滨水环境的生态学内涵 | 第10-12页 |
3 湿地概况 | 第12-21页 |
·湿地的概念 | 第12-13页 |
·广义的湿地 | 第12页 |
·狭义的湿地 | 第12页 |
·各国学者对湿地的定义 | 第12-13页 |
·湿地的特点 | 第13-14页 |
·生物多样性 | 第13页 |
·系统易变性 | 第13页 |
·系统脆弱性 | 第13页 |
·效益综合性 | 第13-14页 |
·生产力高效性 | 第14页 |
·湿地的功能 | 第14-15页 |
·环境功能 | 第14页 |
·生态功能 | 第14页 |
·资源功能 | 第14页 |
·游憩功能 | 第14页 |
·经济功能 | 第14-15页 |
·教育、科研、文化功能 | 第15页 |
·城市湿地 | 第15-19页 |
·城市湿地的概念 | 第15页 |
·城市湿地的类型 | 第15页 |
·城市湿地概念提出的原因 | 第15-19页 |
·我国城市湿地建设及存在的问题 | 第19页 |
·城市公园滨水环境与湿地的关系 | 第19-21页 |
4 城市公园滨水环境生态设计所涉及的理论和概念 | 第21-28页 |
·生态设计的概念 | 第21页 |
·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21-22页 |
·环境承载力理论 | 第22-23页 |
·基本概念 | 第22页 |
·城市公园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| 第22-23页 |
·生态恢复理论 | 第23-25页 |
·退化生态系统 | 第23页 |
·生态恢复的涵义 | 第23-24页 |
·城市湿地的生态恢复 | 第24-25页 |
·景观生态学理论 | 第25-26页 |
·景观生态学简述 | 第25页 |
·景观生态学在城市公园滨水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| 第25-26页 |
·游憩规划理论 | 第26-28页 |
·游憩规划理论的涵义和特性 | 第26-27页 |
·游憩规划理论在城市公园滨水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| 第27-28页 |
5 城市公园滨水环境生态设计的实例分析 | 第28-56页 |
·生态科普教育展示型 | 第28-39页 |
·活水公园(中国,成都) | 第28-32页 |
·阿克塔废水湿地与野生动物避难所(Arcata Marsh and Wildlife Sanctuary.AMWS)(美国,加利福尼亚) | 第32-35页 |
·上海化学工业园(中国,上海) | 第35-39页 |
小结 | 第39页 |
·生境恢复型 | 第39-48页 |
·湿地中心(the Wetland Center)(英国,伦敦) | 第39-43页 |
·克罗丝文兹湿地Crosswinds Marsh (美国,旧金山) | 第43-45页 |
·Fishtrap 溪流自然公园(Fishtrap Creek Nature Park) | 第45-48页 |
小结 | 第48页 |
·生态保护型 | 第48-56页 |
·绍兴境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(中国,绍兴) | 第48-51页 |
·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(中国,杭州) | 第51-55页 |
小结 | 第55-56页 |
6 城市公园滨水环境生态设计方法探索 | 第56-68页 |
·生态设计的目标 | 第56页 |
·生态设计的原则 | 第56-57页 |
·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| 第56页 |
·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连贯性 | 第56页 |
·保护湿地环境的完整性 | 第56页 |
·保护湿地资源的完整性稳定性 | 第56-57页 |
·城市公园滨水环境生态设计方法初探 | 第57-68页 |
·岸线及岸边环境的设计 | 第57-59页 |
·滨水植物的配置设计 | 第59-66页 |
·滨水生物栖息地设计 | 第66-68页 |
7 结论 | 第68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5页 |
图片资料来源 | 第75-77页 |
个人简介 | 第77-79页 |
导师简介 | 第79-81页 |
致谢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