虚拟企业知识转移分析及管理
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一、绪论 | 第8-13页 |
(一)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| 第8页 |
(二) 最新研究现状及述评 | 第8-11页 |
(三) 研究思路和基本分析框架 | 第11-13页 |
(四)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二、基本概念界定 | 第13-17页 |
(一) 虚拟企业 | 第13-15页 |
(二) 虚拟企业知识转移 | 第15-17页 |
三、影响虚拟企业知识转移的因素 | 第17-23页 |
(一) 知识因素 | 第17-18页 |
(二) 虚拟企业成员因素 | 第18-22页 |
(三) 虚拟企业自身因素 | 第22-23页 |
四、虚拟企业知识转移的过程分析 | 第23-29页 |
(一) 虚拟企业知识转移的阶段 | 第23-28页 |
(二) 从单个成员企业角度分析虚拟企业知识转移 | 第28-29页 |
五、虚拟企业知识转移的博弈分析 | 第29-34页 |
(一) 虚拟企业知识转移模型 | 第29-31页 |
(二) 虚拟企业知识转移博弈分析 | 第31-34页 |
六、虚拟企业知识转移管理策略 | 第34-38页 |
(一) 整合虚拟企业成员企业间的知识转移机制 | 第35页 |
(二) 促进合作信任,提升成员企业的知识转移意愿 | 第35-36页 |
(三) 合作各方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 | 第36页 |
(四) 整合知识转移所需的转移渠道及组织结构 | 第36-37页 |
(五) 创造有利于知识转移的学习环境 | 第37-38页 |
(六) 建立知识共享的基础 | 第38页 |
七、虚拟企业知识转移案例分析 | 第38-41页 |
(一) 背景资料 | 第38-40页 |
(二) 案例分析 | 第40-41页 |
八、结束语 | 第41-43页 |
(一) 本文的主要观点 | 第41页 |
(二) 本文的创新之处 | 第41-42页 |
(三) 本文不足之处和后续工作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5页 |
后记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