综合农协与瑞安实践初探
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8页 |
·选题背景、目的和意义 | 第9-11页 |
·选题背景和目的 | 第9-10页 |
·选题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1-15页 |
·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1-13页 |
·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3-15页 |
·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6-17页 |
·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| 第17-18页 |
第2章 合作社理论及其他相关理论 | 第18-27页 |
·合作社理论 | 第18-24页 |
·合作思想发展概述 | 第18-22页 |
·合作社的价值和原则 | 第22-24页 |
·产权理论 | 第24-26页 |
·合作社的产权结构 | 第24-25页 |
·合作社的分配制度 | 第25-26页 |
·交易费用理论 | 第26-27页 |
第3章 国外合作社的经验与启示 | 第27-37页 |
·北美“新一代合作社”经验 | 第27-29页 |
·“新一代合作社”的特征 | 第27-28页 |
·“新一代合作社”的制度环境 | 第28-29页 |
·对我国的启示 | 第29页 |
·荷兰农民合作社经验 | 第29-32页 |
·荷兰农民合作社的特征 | 第29-30页 |
·荷兰农民合作社的制度环境 | 第30-31页 |
·对我国的启示 | 第31-32页 |
·日本农协经验 | 第32-35页 |
·日本农协的特征 | 第32-33页 |
·日本农协的制度环境 | 第33-34页 |
·对我国的启示 | 第34-35页 |
·国外合作社经验小结 | 第35-37页 |
第4章 综合农协: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最新实践 | 第37-64页 |
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简史 | 第37-38页 |
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问题 | 第38-39页 |
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39-42页 |
·制度环境原因 | 第39-41页 |
·内部机制原因 | 第41-42页 |
·瑞安农协: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综合形式的实践 | 第42-53页 |
·瑞安农协产生的制度环境 | 第42-45页 |
·瑞安农协的特征 | 第45-48页 |
·瑞安农协的意义 | 第48-50页 |
·瑞安农协存在的问题 | 第50-53页 |
·综合农协的产生是必然趋势 | 第53-61页 |
·现有中介的低效 | 第53-55页 |
·综合农协产生的现实需要 | 第55-58页 |
·综合农协产生的理论合理性 | 第58-61页 |
·综合农协生存的条件 | 第61-64页 |
第5章 完善我国综合农协发展的建议 | 第64-74页 |
·良好制度环境的营造 | 第64-66页 |
·立法支持 | 第64-65页 |
·农业优惠政策的制定 | 第65-66页 |
·综合农协各功能的完善 | 第66-70页 |
·合作金融体系的构建 | 第66-68页 |
·综合农协销售网络的完善 | 第68-69页 |
·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| 第69页 |
·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角色 | 第69-70页 |
·综合农协内部机制的完善 | 第70-73页 |
·合作业务的扩展 | 第70-71页 |
·产权制度的完善 | 第71页 |
·分配制度的完善 | 第71-72页 |
·治理结构的完善 | 第72页 |
·决策机制的完善 | 第72-73页 |
·农民主体的实现 | 第73-74页 |
结语 | 第74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9页 |
致谢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