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布局论文--总体规划论文

低碳理念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作为初探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1页
1 绪论第11-19页
   ·论文研究背景第11-12页
   ·课题的由来第12-13页
     ·探索我国城市总体规划实践低碳理念的重要性第12页
     ·低碳热潮与低碳困惑并存第12页
     ·课题的提出第12-13页
   ·相关概念及研究范围的限定第13页
     ·相关概念限定第13页
     ·研究范围的限定第13页
   ·研究目的第13-14页
   ·研究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 ·理论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 ·实践意义第15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·研究框架与论文章节关系第16-19页
     ·研究框架第16-17页
     ·论文章节内容关系第17-19页
2 低碳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梳理第19-33页
   ·低碳理念的产生与国家行动计划的推广第19-22页
     ·西方发达国家“低碳”相关行动计划第19-20页
     ·国内“低碳”相关行动计划第20-21页
     ·总结第21-22页
   ·国内外低碳理念的相关理论研究第22-29页
     ·低碳城市相关理论研究第22-24页
     ·低碳城市规划相关理论研究第24-27页
     ·低碳城市总体规划相关理论研究第27-28页
     ·总结第28-29页
   ·国内外低碳城市相关实践梳理第29-31页
     ·政策力导向的低碳城市建设第29-30页
     ·基于低碳城市理念的规划编制工作实践第30页
     ·总结第30-3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1-33页
3 理性低碳城市规划实践观的建立第33-51页
   ·低碳理念相关概念内涵、目标与特征第33-37页
     ·低碳理念与低碳城市第33-36页
     ·低碳城市与生态城市概念比较研究第36-37页
   ·反对盲目乐观的低碳实践观第37-41页
     ·城市规划实践低碳理念应因地制宜第37-39页
     ·城市规划实践低碳理念具有过程性特征第39页
     ·低碳城市规划理论层面定量研究的缺乏第39-41页
   ·反对消极片面的低碳实践观第41-44页
     ·城市规划对于构建低碳城市的作用第41-42页
     ·避免高碳锁定效应第42页
     ·发展中低碳第42-43页
     ·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实践低碳理念的机遇与潜力第43-44页
   ·构建理性低碳城市规划实践观第44-48页
     ·认清低碳实践的客观制约性第44-45页
     ·充分发挥规划实践的主观能动性第45页
     ·低碳实践的方法论第45-46页
     ·动态的低碳目标体系第46-47页
     ·低碳城市规划的定位第47-48页
     ·实践观提出的意义第4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8-51页
4 城市规划实践低碳理念的路径分析第51-65页
   ·低碳理念对于城市规划的作用机制分析第51-55页
     ·城市规划实践角度第51-54页
     ·城市规划学科角度第54-55页
   ·城市总体规划实践低碳理念路径分析第55-57页
     ·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特点与主要内容第55-56页
     ·低碳理念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实践路径第56-57页
   ·同类规划实践案例解析与经验借鉴第57-62页
     ·北川新县城灾后重建规划第57-60页
     ·基于低碳理念的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第60-61页
     ·案例研究小结第61-6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2-65页
5 中小城市城市总体规划低碳规划策略研究第65-91页
   ·基于低碳经济理念的经济产业系统规划策略第65-70页
     ·低碳视角下我国中小城市经济产业发展问题第65-66页
     ·低碳经济理念的相关借鉴第66-68页
     ·中小城市总体规划经济产业系统低碳发展的规划策略第68-70页
   ·基于紧凑城市理念的空间系统规划策略第70-78页
     ·低碳视角下我国中小城市空间系统的特征与问题分析第70-72页
     ·提倡紧凑集约发展是实现城市低碳空间系统的必然选择第72-75页
     ·紧凑城市理论的概念特征与借鉴价值第75-76页
     ·基于紧凑城市理念的城市空间系统低碳规划策略第76-78页
   ·倡导绿色交通理念的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策略第78-82页
     ·中小城市交通发展的特点第78-79页
     ·绿色交通理念对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低碳化发展的借鉴第79-80页
     ·中小城市总体规划发展绿色交通的优化策略第80-82页
   ·基于绿地生态网络系统概念的城市绿地碳汇系统构建第82-87页
     ·总体规划层面构建城市绿地碳汇系统的必要性第83-84页
     ·中小城市构建城市绿地碳汇系统的优势第84-85页
     ·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概念对构建城市绿地碳汇系统的借鉴第85-8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7-91页
6 低碳视角下武乡县城总体规划评述与改进建议第91-121页
   ·武乡县城总体规划基本概况第91-93页
     ·武乡县概况第91-92页
     ·城市总体规划基本概况第92-93页
     ·进行规划评述的原因第93页
   ·规划期经济与产业发展规划优化方案第93-99页
     ·低碳视角下武乡经济与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分析第94-97页
     ·低碳目标下的经济产业系统优化调整措施第97-99页
   ·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形态规划优化方案第99-108页
     ·城市空间结构现状特点及规划概况第99-101页
     ·低碳视角看待武乡县城总体规划空间结构规划第101-103页
     ·紧凑理念下的县城总体规划空间布局结构的优化第103-108页
   ·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优化方案第108-114页
     ·低碳视角下武乡道路交通系统现状问题及规划概况第108-109页
     ·低碳视角下的规划方案可取之处及原因第109-111页
     ·低碳视角下的不足之处及改进建议第111-114页
   ·绿地碳汇系统规划优化方案第114-119页
     ·低碳视角下武乡县城现状绿地系统存在的问题第114-115页
     ·低碳视角看待县城总体规划中绿地系统规划第115-116页
     ·建立县城绿地碳汇网络系统第116-11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19-121页
7 结语第121-125页
   ·主要结论第121-122页
   ·研究不足第122-123页
   ·研究展望第123-125页
致谢第125-127页
参考文献第127-133页
 书籍类第127-128页
 期刊论文类第128-130页
 学位论文类第130-131页
 其他资料文献第131-133页
图表目录第133-135页
表录第135-136页
附录一 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36页

论文共13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半干湿地区河道型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景观规划研究
下一篇:西安标识体系特色研究--以长安区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