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论文

西安标识体系特色研究--以长安区为例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9页
1 绪论第9-17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 ·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标识第9页
     ·古都西安的城市标识体系发展现状第9-10页
   ·问题提出第10页
   ·相关概念概念界定第10-12页
     ·标识第10页
     ·标识体系第10-11页
     ·城市家具第11页
     ·企业形象识别系统(CI)第11页
     ·城市标识体系第11-12页
     ·城市可识别系统第12页
   ·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的第12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·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3-15页
     ·研究对象以及内容第13-14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·论文框架第15-16页
   ·小结第16-17页
2 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第17-27页
   ·标识与标识体系概述第17-20页
     ·标识第17-18页
     ·标识体系第18-20页
   ·相关理论研究第20-24页
     ·城市设计相关研究第20-21页
     ·标识体系相关研究第21-24页
   ·相关实践研究第24-26页
     ·国外相关实践研究第24-25页
     ·国内相关实践研究第25-26页
     ·国外相关实践比较第26页
   ·小结第26-27页
3 城市标识体系建构研究第27-47页
   ·城市标识体系构建框架第27-30页
     ·构建的目的和意义第27-28页
     ·构建的原则第28-29页
     ·研究框架第29-30页
   ·城市标识体系的要素构成第30-38页
     ·有形识别的标识体系第30-34页
     ·无形的标识体系第34-37页
     ·有形的标识体系与无形的标识体系之间的关系第37-38页
     ·城市标识体系构成要素框架第38页
   ·城市标识分区第38-41页
     ·研究范围第38页
     ·分区的目的和意义第38-39页
     ·分区的依据第39页
     ·分区的原则第39-40页
     ·城市标识体系分区第40-41页
   ·城市标识体系的特色营建第41-46页
     ·城市特色与标识体系的关系第41-42页
     ·建立城市特色与城市标识体系的关系第42页
     ·城市标识体系的特色营建第42-46页
   ·城市标识体系建构与表达第46页
   ·小结第46-47页
4 西安市标识体系特色研究第47-63页
   ·西安市标识体系调查第47-50页
     ·研究范围第47页
     ·现状调研第47-48页
     ·相关规划研究第48-50页
   ·西安市标识体系分区第50-52页
   ·西安市标识体系特色营建第52-59页
     ·西安市标识体系特色营建第52-58页
     ·西安市标识体系特色营建、工作重点第58-59页
   ·西安标识体系建构与表达第59-62页
     ·有形的标识体系建构与表达第59-61页
     ·无形的标识体系建构与表达第61页
     ·工作重点第61-62页
   ·小结第62-63页
5 西安市长安区标识体系特色研究第63-91页
   ·长安区背景第63-66页
     ·长安区背景第63页
     ·基本概况第63-64页
     ·长安区地域人文特色第64-65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65-66页
   ·长安区相关规划解析第66页
     ·西安市总体规划第66页
     ·长安区分区规划第66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66页
   ·长安区标识体系的现状第66-68页
     ·长安区标识体系的现状第66-67页
     ·现状问题总结第67-68页
   ·长安区标识体系的框架建构第68-89页
     ·长安区标识体系分区第68页
     ·长安区标识体系特色营建第68-72页
     ·长安区标识体系空间建构与表达第72-89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89-91页
6 结语第91-93页
   ·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第91页
   ·后续研究及建议第91-93页
致谢第93-95页
参考文献第95-99页
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9-101页
附录第101-105页

论文共10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低碳理念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作为初探
下一篇:现代居住建筑的“新中式”风格设计初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