贝301区块地面管网内壁强腐蚀机理与防腐措施研究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创新点摘要 | 第7-11页 |
| 引言 | 第11-16页 |
| 第1章 腐蚀状况调查及原因分析 | 第16-22页 |
| ·水处理及注水系统 | 第16-19页 |
| ·腐蚀状况 | 第16-17页 |
| ·现场挂片腐蚀试验 | 第17-18页 |
| ·腐蚀产物分析 | 第18-19页 |
| ·采暖系统 | 第19-20页 |
| ·腐蚀状况 | 第19页 |
| ·腐蚀产物分析 | 第19-20页 |
| ·生活饮用水系统 | 第20-21页 |
| ·腐蚀状况 | 第20页 |
| ·腐蚀原因分析 | 第20-21页 |
| ·调查、分析结论 | 第21-22页 |
| 第2章 试验原理及规范 | 第22-26页 |
| ·试验原理 | 第22-24页 |
| ·失重法测定原理 | 第22页 |
| ·交流阻抗测定原理 | 第22-23页 |
| ·质量指数综合评价法 | 第23-24页 |
| ·试验流程 | 第24-25页 |
| ·试验遵循的标准和规程规范 | 第25-26页 |
| 第3章 介质腐蚀特性及腐蚀机理研究 | 第26-37页 |
| ·水质分析 | 第26-28页 |
| ·呼伦贝尔油田与大庆外围油田水质对比分析 | 第26页 |
| ·贝301区块水质分析 | 第26-28页 |
| ·调查结论 | 第28页 |
| ·腐蚀特性试验研究 | 第28-35页 |
| ·溶解氧含量对介质腐蚀的影响 | 第28-30页 |
| ·氯离子含量对介质腐蚀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| ·硫酸盐还原菌对介质腐蚀的影响 | 第31页 |
| ·防膨剂对介质腐蚀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| ·温度、流速对介质腐蚀的影响 | 第32-34页 |
| ·综合因素共同作用对腐蚀的影响 | 第34页 |
| ·现场腐蚀试验 | 第34-35页 |
| ·贝301地区内腐蚀机理研究 | 第35-36页 |
| ·腐蚀产物分析 | 第35页 |
| ·确定内腐蚀机理 | 第35-36页 |
| ·贝301区块腐蚀特点及规律 | 第36-37页 |
| 第4章 防腐对策研究 | 第37-55页 |
| ·调查分析溶解氧和硫化物来源 | 第37页 |
| ·溶解氧来源 | 第37页 |
| ·硫酸盐还原菌来源 | 第37页 |
| ·材质优选 | 第37-39页 |
| ·材质筛选试验 | 第37-38页 |
| ·不同材质腐蚀速率对比 | 第38-39页 |
| ·试验结论 | 第39页 |
| ·化学药剂优选 | 第39-43页 |
| ·缓蚀剂筛选及评价试验 | 第39-41页 |
| ·缓蚀剂与防膨剂的配伍性试验 | 第41-42页 |
| ·确定缓蚀剂注入工艺 | 第42-43页 |
| ·涂层防腐对策研究 | 第43-46页 |
| ·涂层挂片试验 | 第43页 |
| ·测试方法及试验装置 | 第43页 |
| ·测试结果 | 第43-44页 |
| ·不同涂层阻抗对比 | 第44-46页 |
| ·试验结论 | 第46页 |
| ·玻璃钢适用性试验 | 第46-47页 |
| ·评价方法 | 第46页 |
| ·测试方法依据及测试结果 | 第46-47页 |
| ·适用性评价 | 第47页 |
| ·阴极保护系统优化 | 第47-49页 |
| ·阴极保护概况 | 第47页 |
| ·阴极保护运行状况 | 第47-49页 |
| ·阴极保护效果评价 | 第49页 |
| ·阴极保护系统调节 | 第49页 |
| ·确定综合防腐措施 | 第49-55页 |
| ·化学药剂缓蚀措施 | 第49-50页 |
| ·材质、涂层防腐措施 | 第50-53页 |
| ·工艺管理防腐措施 | 第53-55页 |
| 第5章 防腐措施及其效果 | 第55-62页 |
| ·水处理及注水系统 | 第55-59页 |
| ·测试溶解氧含量及硫酸盐还原菌数量 | 第55页 |
| ·防膨剂腐蚀试验 | 第55页 |
| ·现场腐蚀试验 | 第55-59页 |
| ·采暖系统 | 第59-60页 |
| ·生活饮用水系统 | 第60页 |
| ·贝16、28区块 | 第60页 |
| ·非金属管道使用效果 | 第60页 |
| ·采暖系统使用效果 | 第60页 |
| ·生活饮用水系统使用效果 | 第60页 |
| ·经济效益及应用前景 | 第60-61页 |
| ·存在问题及建议 | 第61-62页 |
| 结论 | 第62-6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3-66页 |
| 致谢 | 第66-67页 |
| 详细摘要 | 第67-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