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义务教育有效供给研究
内容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3页 |
第1章 导言 | 第13-29页 |
·研究的缘起 | 第13-16页 |
·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| 第16-20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16-19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9-20页 |
·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20-24页 |
·逻辑思路 | 第20-23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3-24页 |
·主要解决的问题与内容安排 | 第24-29页 |
·主要研究目标 | 第24-26页 |
·内容安排 | 第26-29页 |
第2章 教育供给 | 第29-67页 |
·经济学中的供给 | 第29-38页 |
·供给的概念 | 第30-31页 |
·公共产品供给 | 第31-38页 |
·教育供给的界定与构成 | 第38-50页 |
·教育供给的定义 | 第38-39页 |
·教育供给的构成要素 | 第39-50页 |
·教育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| 第50-59页 |
·教育需求的定义 | 第50-54页 |
·教育供求的特征 | 第54-56页 |
·教育供求的矛盾运动 | 第56-59页 |
·规划教育供给的方法 | 第59-67页 |
·人力需求法 | 第60-63页 |
·成本收益法 | 第63-65页 |
·社会需求法 | 第65-67页 |
第3章 教育有效供给 | 第67-79页 |
·有效供给 | 第67-70页 |
·有效供给理论的提出 | 第68-69页 |
·有效供给不足的表现 | 第69-70页 |
·有效供给理论的特征 | 第70-74页 |
·有效供给理论关注资源配置效率的日益改进 | 第70-71页 |
·有效供给理论以拓展供给的潜力为主要目标 | 第71-73页 |
·有效供给理论更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| 第73-74页 |
·教育有效供给的含义 | 第74-77页 |
·教育有效供给的概念 | 第74-75页 |
·教育有效供给不足的表现 | 第75-77页 |
·形成教育有效供给的条件 | 第77-79页 |
·内部条件 | 第77-78页 |
·外部条件 | 第78-79页 |
第4章 义务教育有效供给 | 第79-113页 |
·义务教育的性质 | 第79-87页 |
·义务教育的历史发展 | 第79-83页 |
·义务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| 第83-87页 |
·义务教育供给主体分析 | 第87-93页 |
·义务教育的产品属性 | 第87-90页 |
·政府负担义务教育供给的原因 | 第90-93页 |
·义务教育有效供给的形成过程 | 第93-99页 |
·义务教育机会的形成 | 第93-96页 |
·义务教育机会的分配 | 第96-99页 |
·义务教育有效供给的价值与特征 | 第99-108页 |
·义务教育有效供给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| 第99-101页 |
·义务教育有效供给的特征 | 第101-108页 |
·义务教育有效供给的影响因素 | 第108-113页 |
·学龄人口数量与义务教育有效供给 | 第109页 |
·学龄人口分布与义务教育有效供给 | 第109-110页 |
·学龄人口迁移与义务教育有效供给 | 第110-113页 |
第5章 我国义务教育供给现状的审视 | 第113-136页 |
·义务教育供给数量不足 | 第113-117页 |
·义务教育供给质量差异明显 | 第117-124页 |
·义务教育供给的公平状况堪忧 | 第124-128页 |
·弱势群体入学权利难以保障 | 第124-126页 |
·教育机会分配不公平 | 第126-128页 |
·义务教育供给效率低下 | 第128-136页 |
·供给效率的相关指标 | 第128-130页 |
·义务教育浪费现象突出 | 第130-136页 |
第6章 义务教育有效供给不足的成因 | 第136-170页 |
·义务教育供给的城乡二元分割 | 第136-151页 |
·我国义务教育供给体制的城乡差异 | 第136-144页 |
·城镇化进程中义务教育需求的变化 | 第144-151页 |
·义务教育供给主体责任错位 | 第151-162页 |
·政府供给责任划分错位 | 第152-158页 |
·地方政府缺乏有效激励 | 第158-162页 |
·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 | 第162-170页 |
·教育经费分配不合理 | 第162-164页 |
·城乡师资配置不合理 | 第164-168页 |
·教育机会分配不合理 | 第168-170页 |
第7章 扩大义务教育有效供给的对策 | 第170-195页 |
·打破城乡发展制度障碍,科学规划义务教育供给 | 第170-180页 |
·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,逐步缩小地区差距 | 第170-171页 |
·预测学龄人口变化,科学制定教育规划 | 第171-180页 |
·重新划分各级政府职责,实施绩效管理激励机制 | 第180-185页 |
·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供给责任 | 第180-182页 |
·完善义务教育供给绩效管理机制 | 第182-183页 |
·长期坚持义务教育多渠道筹资的原则 | 第183-185页 |
·优化教育资源配置,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| 第185-195页 |
·确定义务教育最低质量标准 | 第186-188页 |
·调节农村义务教育师资供求 | 第188-191页 |
·完善义务教育机会分配制度 | 第191-195页 |
结语 | 第195-19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97-203页 |
附录: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| 第203-204页 |
后记 | 第20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