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1页 |
·本文拟解决的几个问题 | 第11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| 第12页 |
·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| 第12-14页 |
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14-21页 |
·国外研究动态 | 第14-15页 |
·推力--拉力理论 | 第14页 |
·人力资本理论 | 第14页 |
·收入差距理论 | 第14-15页 |
·新经济转移理论 | 第15页 |
·国内研究动态 | 第15-21页 |
·农村劳动力转移原因分析 | 第15页 |
·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| 第15-17页 |
·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分析 | 第17-18页 |
·农村劳动力转移效应分析 | 第18-21页 |
第三章 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转移特征分析 | 第21-28页 |
·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| 第21-22页 |
·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分析 | 第22-28页 |
·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阶段性特征 | 第22-24页 |
·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区域差异性特征 | 第24-26页 |
·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产业性特征 | 第26页 |
·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增收性特征 | 第26页 |
·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返乡性特征 | 第26-28页 |
第四章 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 | 第28-39页 |
·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产出效应分析 | 第28-30页 |
·农业产出模型及实证分析 | 第28-29页 |
·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-来自扬州的抽样数据 | 第29-30页 |
·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的增收效应分析 | 第30-34页 |
·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影响的实证分析 | 第31-33页 |
·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的作用-来自扬州市的抽样数据 | 第33-34页 |
·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全省经济的增长效应分析 | 第34-39页 |
·测算模型的推导 | 第34-35页 |
·实证分析 | 第35-38页 |
·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五章 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| 第39-48页 |
·江苏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| 第39-42页 |
·制度因素 | 第39-40页 |
·经济因素 | 第40-41页 |
·农民素质因素 | 第41页 |
·城镇“拉力”因素 | 第41-42页 |
·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| 第42-47页 |
·变量选取、模型构建及模型假设 | 第42-43页 |
·相关分析 | 第43-44页 |
·回归分析 | 第44-47页 |
·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六章 加快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研究 | 第48-59页 |
·优化产业结构,加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力度 | 第48-51页 |
·苏南: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,同时优化第二产业 | 第49页 |
·苏中:大力发展第二产业,特别是建筑业 | 第49-50页 |
·苏北:推进农业产业化,带动二、三产业的发展 | 第50-51页 |
·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和劳动力培训事业,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 | 第51-52页 |
·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| 第51页 |
·进一步强化农村基础教育 | 第51-52页 |
·改革农村基础教育,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就业技能培训 | 第52页 |
·大力实施农村城镇化、乡村工业化、农业现代化三大战略,推进劳动力转移 | 第52-56页 |
·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| 第52-54页 |
·加快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,走农村工业化之路 | 第54-55页 |
·走农业现代化之路,增强农业内部的就业容量 | 第55-56页 |
·推进制度创新,促进劳动力转移 | 第56-59页 |
·改革二元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 | 第56页 |
·改革农村土地制度 | 第56-57页 |
·建立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 | 第57-59页 |
第七章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| 第59-61页 |
1.本文结论 | 第59页 |
2.进一步研究方向 | 第59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
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