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提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引言 | 第6-9页 |
1、研究人性思想的意义 | 第6-7页 |
2、孟子性善思想研究综述及写作目的 | 第7-9页 |
一、社会历史土壤孕育性善思想之萌芽 | 第9-16页 |
1、西周宗教天命观中的重民意识 | 第9-10页 |
2、春秋人文意识的形成和人性论的诞生 | 第10-11页 |
3、孟子人性思想的心路历程 | 第11-14页 |
4、士与百家争鸣对孟子的影响 | 第14-16页 |
二、从孟子与当时诸子之争看孟子性善论 | 第16-21页 |
1、孟子与告子"仁义内外"之争 | 第16-18页 |
2、孟子与杨、墨之争 | 第18-21页 |
三、从"性"概念的历史演变看孟子性善论之本旨 | 第21-37页 |
1、"性"与"生" | 第21-22页 |
2、《尚书》、《左传》、《论语》中的"性"字 | 第22-24页 |
3、孔子之"性" | 第24-27页 |
4、《性自命出》之"性" | 第27-31页 |
5、孟子之"性" | 第31-37页 |
结语 | 第37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43-44页 |
致谢 | 第44-45页 |
详细摘要 | 第45-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