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导论 | 第11-14页 |
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一、选题背景 | 第11-12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第二节 选题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2-14页 |
一、选题研究思路 | 第12-13页 |
二、选题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第一章 案例指导制度法律定位 | 第14-21页 |
第一节 案例指导制度的内涵和性质 | 第14-16页 |
一、案例指导制度内涵和性质 | 第14-15页 |
二、案例指导的性质 | 第15-16页 |
第二节 案例指导制度的价值分析 | 第16-21页 |
一、弥补立法缺陷 | 第16-18页 |
二、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 | 第18-19页 |
三、提高司法效率 | 第19页 |
四、促进司法和谐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两大法系判例制度比较研究 | 第21-27页 |
第一节 英美法系的判例法 | 第21-23页 |
一、判例法是法官造法 | 第21-22页 |
二、判例法的遵循先例原则 | 第22-23页 |
第二节 大陆法系的判例制度 | 第23-25页 |
一、大陆法系判例制度是法官释法 | 第23-24页 |
二、大陆法系判例制度是法无明文规定才适用 | 第24-25页 |
第三节、两大法系判例制度比较 | 第25-27页 |
第三章 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》解析 | 第27-34页 |
第一节 我国指导性案例的创制 | 第27-32页 |
一、指导性案例的创制前提 | 第27-28页 |
二、指导性案例的创制主体 | 第28-29页 |
三、指导性案例的筛选条件 | 第29-30页 |
四、指导性案例的创制程序 | 第30-31页 |
五、指导性案例的创制格式 | 第31-32页 |
第二节 我国指导性案例的司法适用 | 第32-34页 |
一、指导性案例适用条件 | 第32-33页 |
二、指导性案例的适用程序 | 第33页 |
三、指导性案例的适用保障 | 第33-34页 |
后记 | 第34-3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5-39页 |
致谢 | 第39页 |
发表学术论文 | 第39-40页 |
个人简历 | 第4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