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导论 | 第9-14页 |
(一) 问题的提出 | 第9-12页 |
1. 教育生态学进展概述 | 第9-10页 |
2. 课堂生态研究概述 | 第10-12页 |
(二)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 理论意义 | 第12-13页 |
2. 实践意义 | 第13页 |
(三)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3-14页 |
一、课堂教学生态的基本内涵 | 第14-24页 |
(一) 教学与课堂教学 | 第14-17页 |
1. 教学 | 第14-15页 |
2. 课堂教学 | 第15-17页 |
(二) 生态与课堂教学生态 | 第17-24页 |
1. 生态、生态学与生态化教育 | 第17-18页 |
2. 课堂教学生态与生态性课堂 | 第18-20页 |
3. 课堂教学生态的属性与特征 | 第20-24页 |
二、课堂教学生态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| 第24-40页 |
(一) 课堂教学生态的结构 | 第24-32页 |
1. 组成部分 | 第24-27页 |
2. 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| 第27-32页 |
(二) 课堂教学生态的功能 | 第32-40页 |
1. 知识流功能(知识流的富集、整合、吸纳、反馈功能) | 第33-35页 |
2. 他感功能 | 第35-37页 |
3. 规范功能 | 第37-38页 |
4. 稳态功能 | 第38-40页 |
三、课堂教学生态现状调查 | 第40-52页 |
(一) 研究过程 | 第40-42页 |
1. 问卷调查法 | 第40-42页 |
2. 课堂观察 | 第42页 |
(二) 课堂教学生态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| 第42-52页 |
1. 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| 第43-44页 |
2. 师生互动的和谐程度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| 第44-48页 |
3. 课堂教学管理的有效性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| 第48-49页 |
4. 课堂教学生态现状调查的综合评价 | 第49-52页 |
四、课堂教学生态的优化 | 第52-62页 |
(一) 优化依据——观念的先导 | 第52-53页 |
1. 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 | 第52页 |
2. 可持续发展观 | 第52-53页 |
(二) 优化的具体策略 | 第53-62页 |
1. “和而不同”——关注师生的生态位 | 第53-57页 |
2. 拒绝“花盆”——关注师生的生活质量 | 第57-61页 |
3. 突破“限制”——关注课堂教学环境 | 第61-62页 |
结束语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6页 |
附录 | 第66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