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8-13页 |
·论文选题依据 | 第8-9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·技术路线和技术手段 | 第10-11页 |
·实际工作量介绍 | 第11-12页 |
·主要成果及认识 | 第12-13页 |
第2章 油藏基本特征 | 第13-19页 |
·塔河油田地理和区域位置 | 第13-14页 |
·油源与生烃史 | 第14-16页 |
·奥陶系油藏储盖特征 | 第16-17页 |
·油气纵横向输导条件 | 第17-19页 |
第3章 油藏储层概念模型 | 第19-37页 |
·储层基本特征 | 第19-24页 |
·岩石学特征 | 第19-21页 |
·奥陶系油藏储层类型 | 第21-24页 |
·岩溶洞穴储层形成 | 第24-27页 |
·岩溶洞穴的形成 | 第24-25页 |
·钻井剖面洞穴分布 | 第25-27页 |
·钻井剖面储层类型 | 第27-30页 |
·缝洞单元的储层概念模型 | 第30-37页 |
·缝洞单元概念 | 第30-31页 |
·奥陶系油藏溶洞模型 | 第31-35页 |
·缝洞单元储层概念模型 | 第35-37页 |
第4章 4区油藏油水界面估算 | 第37-50页 |
·4 区地层水性质及其变化 | 第37-42页 |
·地层水盐类化学成分 | 第37-38页 |
·影响盐类组分的因素分析 | 第38-40页 |
·4区地层水性质变化 | 第40-42页 |
·4 区原始油水界面的确定 | 第42-50页 |
·4区油水界面的认识 | 第42-43页 |
·确定油水界面的一般方法 | 第43-44页 |
·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油藏油水界面估算 | 第44-47页 |
·缝洞单元油水界面的含义 | 第47-48页 |
·4区原始油水界面估算 | 第48-50页 |
第5章 单井缝洞单元注水替油研究 | 第50-69页 |
·单井注水替油基本理论 | 第50页 |
·典型单元注水替油效果分析 | 第50-66页 |
·部分单井注水井实例分析 | 第50-65页 |
·单井缝洞单元注水增产分析 | 第65-66页 |
·单井注水替油过程中油水关系 | 第66-68页 |
·单井缝洞单元注水替油选井标准 | 第68-69页 |
第6章 4区典型多井缝洞单元注水驱油分析 | 第69-81页 |
·S48缝洞单元的TK440-TK449H-TK424C井组 | 第69-72页 |
·S48缝洞单元的TK411-TK426-S48井组 | 第72-75页 |
·S65缝洞单元的TK461注水见效井组 | 第75-77页 |
·TK407井缝洞单元的TK407井-TK479井组 | 第77-79页 |
·多井缝洞单元注水增油 | 第79-81页 |
结论 | 第81-82页 |
致谢 | 第82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