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12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12-28页 |
·研究主题与研究背景 | 第12-15页 |
·研究主题 | 第12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2-14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6页 |
·研究内容与逻辑框架 | 第16-18页 |
·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| 第16-18页 |
·研究的逻辑框架 | 第18页 |
·研究的创新点与主要结论 | 第18-21页 |
·创新点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视角 | 第19-20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20-21页 |
·基本概念界定与研究对象现状 | 第21-28页 |
·企业 | 第21-22页 |
·现代企业 | 第22页 |
·现代企业制度 | 第22-23页 |
·公司治理 | 第23-26页 |
·研究对象现状——山东省省管企业概况 | 第26-28页 |
第二章 公司治理理论与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模型构建 | 第28-60页 |
·导言 | 第28页 |
·产权理论 | 第28-35页 |
·马克思产权理论 | 第29-30页 |
·西方产权理论 | 第30-32页 |
·西方产权理论的缺陷 | 第32-35页 |
·两权分离理论与委托—代理理论 | 第35-42页 |
·两权分离理论 | 第35-37页 |
·委托—代理理论 | 第37-39页 |
·两权分离理论与委托—代理理论的缺陷 | 第39-42页 |
·监督与激励约束理论 | 第42-47页 |
·监督理论 | 第42-44页 |
·激励理论 | 第44-46页 |
·监督理论与激励理论的缺陷 | 第46-47页 |
·中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特殊性 | 第47-52页 |
·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内生性特点 | 第47-49页 |
·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特点 | 第49-51页 |
·运行中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模式存在的缺陷 | 第51-52页 |
·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模型构建 | 第52-60页 |
·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四要素模型的构建 | 第52-56页 |
·对四要素模型的进一步扩展 | 第56页 |
·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的创新性 | 第56-60页 |
第三章 监督与委托治理结构的设计与运行 | 第60-88页 |
·导言 | 第60-61页 |
·外派监事会制度的产生、发展与现状 | 第61-69页 |
·外派监事会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理论基础 | 第62-63页 |
·外派监事会发展与演变 | 第63-64页 |
·外派监事会的概念与特点 | 第64-68页 |
·外派企业监事会运行现状 | 第68-69页 |
·外派监事会改革的制度设计 | 第69-72页 |
·加快监事会组织机构建设,探索新型委派形式 | 第69-70页 |
·加强制度机制建设,确保监督权的规范运作 | 第70-71页 |
·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| 第71-72页 |
·以制度保证融入公司治理结构之中 | 第72页 |
·国有企业公司董事会制度设计 | 第72-82页 |
·董事:性质、权责及类别 | 第72-74页 |
·董事会:性质、职能、职权与结构 | 第74-79页 |
·董事会运行质量:制度设计的关键 | 第79-81页 |
·新型国有公司董事会:结构设计、权限划分与质量提高 | 第81-82页 |
·监事会—董事会权力结构及其运行机制 | 第82-88页 |
·监事会对董事会行使所有权监督 | 第83页 |
·监事会对董事会与经理人行使管理权监督 | 第83-84页 |
·董事会行使决策权并接受监事会监督 | 第84页 |
·监事会与董事会的权力划分清楚明晰 | 第84-86页 |
·董事会、监事会和经理层相互制衡协调运转 | 第86-88页 |
第四章 国有公司治理模式中的经理人选择与激励制度设计 | 第88-106页 |
·导言 | 第88-89页 |
·董事会的经理人选择 | 第89-97页 |
·选择要求——经理人素质是关键 | 第89-91页 |
·选择现状——以党管干部为主开始探索经理人市场化 | 第91页 |
·存在问题——没有形成经理人选拔机制 | 第91-93页 |
·改革关键——积极培育经理人市场 | 第93-94页 |
·最佳模式——党管干部与经理人市场化相结合 | 第94-95页 |
·探索创新——国有企业经理人管理新模式 | 第95-97页 |
·董事会的经理人激励约束 | 第97-102页 |
·激励机制——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 | 第97-99页 |
·最佳激励——经理股票期权(ESO) | 第99-101页 |
·约束机制——与激励相辅相成 | 第101-102页 |
·董事会的经理人评价 | 第102-106页 |
·业绩评价模型 | 第102-103页 |
·数学评价模型 | 第103-106页 |
第五章 公司治理绩效评价 | 第106-135页 |
·导言 | 第106页 |
·出资人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绩效的界定 | 第106-107页 |
·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方法选择 | 第107-111页 |
·数据包络分析(DEA)法 | 第107页 |
·指标选取 | 第107页 |
·相关数据及计算结果 | 第107-110页 |
·结论与建议 | 第110-111页 |
·公司治理实证研究——山东省省管企业为例 | 第111-135页 |
·公司治理现状 | 第111-113页 |
·省管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| 第113-114页 |
·完善省管企业公司治理的总体构架 | 第114-116页 |
·省管企业董事会建设 | 第116-126页 |
·省管企业监事会建设 | 第126-130页 |
·省管企业经理人选择与激励 | 第130-135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35-138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135-136页 |
·研究局限性及今后研究方向 | 第136-137页 |
·几点启示 | 第137-138页 |
附表1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调查问卷 | 第138-140页 |
附表2 企业公司治理调查问卷表 | 第140-141页 |
附表3 公司治理监事会要素调查结果统计表 | 第141-142页 |
附表4 公司治理董事会要素调查结果统计表 | 第142-143页 |
附表5 公司治理经理人选择要素调查结果统计表 | 第143-144页 |
附表6 公司治理经理人激励要素调查结果统计表 | 第144-1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5-156页 |
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| 第156-158页 |
致谢 | 第158-1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