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财政法论文--经济法论文--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令论文--企业法、公司法论文

有限责任公司出资责任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综述第10-13页
前言第13-15页
第一章 法定资本制下的出资责任制度第15-27页
 第一节 资本形成制度——法定资本制第15-20页
  一、法定资本制第15-17页
   (一) 法定资本制第16页
   (二) 资本三原则第16-17页
  二、法定资本制保留的必要性第17-20页
   (一) 关于法定资本制存废的讨论第17-18页
   (二) 现有条件下保留法定资本制的必要性第18-20页
 第二节 法定资本制的实现机制第20-24页
  一、事前防范机制:验资制度和工商部门审查制度第20-22页
   (一) 验资制度第20-21页
   (二) 工商部门的审查第21-22页
  二、事前防范的失效:对验资和工商部门审查制度的检讨第22-24页
  三、事后规制的必要:出资责任制度第24页
 第三节 我国的出资责任制度第24-27页
  一、我国的出资责任制度第24-26页
   (一) 公司法的规定第25页
   (二) 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第25-26页
  二、现有出资责任制度有待完善第26-27页
第二章 出资责任的前提——出资义务第27-35页
 第一节 出资义务概述第27-29页
  一、出资义务的概念和性质第27-28页
  二、出资的法律意义第28-29页
 第二节 出资的具体要求第29-32页
  一、出资形式第29-30页
  二、出资的履行第30-32页
  三、出资的评估与验资第32页
 第三节 出资义务违反行为的类型化及认定第32-35页
  一、出资义务违反行为的类型化分析第32-34页
   (一) 出资义务不履行第33页
   (二) 出资义务不适当履行第33-34页
  二、违反出资义务的认定第34-35页
第三章 出资责任的理论基础第35-46页
 第一节 公司与公司法的性质第35-39页
  一、公司的性质:契约连锁第35-36页
   (一) 公司契约理论概述第35-36页
   (二) 公司契约理论可能遭遇的责难及答辩第36页
  二、公司法的性质:作为公共产品的契约提供者第36-37页
  三、设立协议和公司章程第37-39页
   (一) 设立协议第37-38页
   (二) 公司章程第38页
   (三) 设立协议和公司章程的关系第38-39页
 第二节 出资行为的分析:契约的视角第39-42页
  一、现有的关于出资行为性质的现有观点第39-41页
   (一) 既是一种约定义务又是一种法定义务第39-40页
   (二) 是一种约定义务第40-41页
  二、出资行为的契约性质第41-42页
   (一) 设立中公司的性质:有限主体资格的非法人团体第41页
   (二) 出资行为的契约分析第41-42页
 第三节 出资人对公司债权人承担责任的理论依据第42-46页
  一、代位权理论第43-44页
   (一) 法律依据第43页
   (二) 代位权诉讼在出资纠纷处理中的运用第43-44页
  二、法人格否认理论第44-46页
   (一) 法律依据第44页
   (二) 法人格否认的适用第44-46页
第四章 出资责任制度体系的构建第46-60页
 第一节 违反出资义务的出资人对其他出资人的责任第46-48页
  一、法律依据第46-47页
  二、适用情形第47页
  三、违约责任的具体形式第47-48页
 第二节 出资人对公司的责任第48-55页
  一、违反义务出资人对公司承担的责任第48-53页
   (一) 继续履行出资义务第48-49页
   (二) 差额填补责任第49-51页
   (三) 行使失权程序第51-53页
   (四) 利息和损害赔偿责任第53页
  二、已经履行义务的出资人对公司承担的责任第53-55页
   (一) 责任的性质第53-54页
   (二) 责任内容第54页
   (三) 制度缺陷和立法建议第54-55页
 第三节 出资人对公司债权人责任第55-57页
  一、两种救济方式的比较第55-56页
  二、两种救济方式的选择第56-57页
 第四节 出资责任中的两个实务问题第57-60页
  一、股份转让后的出资责任第57-58页
   (一) 问题的提出第57页
   (二) 问题的解决第57-58页
  二、出资责任与诉讼时效第58-60页
   (一) 问题的提出第58-59页
   (二) 现有的观点第59页
   (三) 问题的解决第59-60页
结论第60-62页
参考文献第62-65页
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第65-67页
致谢第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
下一篇:天津市国家级技校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问题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