绪论 | 第1-20页 |
·选题的依据 | 第14-15页 |
·安全问题成为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威胁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大城市危机管理协调体系意义重大 | 第15页 |
·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15-17页 |
·城市危机管理的理论研究 | 第15-16页 |
·国内外危机管理经验研究 | 第16-17页 |
·城市危机管理协调机制构建研究 | 第17页 |
·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| 第17-18页 |
·论文的主要创新和不足 | 第18-20页 |
第一章 大城市危机管理协调理论基础 | 第20-39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协调理论 | 第20-23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协调形式分析 | 第20-22页 |
·缘协调 | 第20页 |
·契约协调 | 第20-21页 |
·利益协调 | 第21页 |
·文化协调 | 第21页 |
·信息协调 | 第21-22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协调机制的实质 | 第22-23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要素的概念及其本质 | 第23-30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的参与者属性特征 | 第23-25页 |
·参与者特征主要是信息积聚 | 第24页 |
·信息积聚决定了参与者行为选择特征 | 第24-25页 |
·信息集聚客观反映了组织关系 | 第25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的组织行为特征 | 第25-27页 |
·组织行为的委托代理特征 | 第26页 |
·组织行为的博弈特征 | 第26-27页 |
·组织行为的委托代理成本 | 第27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的组织结构特征 | 第27-30页 |
·组织结构是博弈结果 | 第28页 |
·组织结构是一种制度安排 | 第28-29页 |
·组织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 | 第29-30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结构分析 | 第30-32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结构构成 | 第30-31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结构内部作用 | 第31-32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技术结构的基础作用 | 第31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关系的作用和影响 | 第31-32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均衡分析及其构建 | 第32-39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要素关系 | 第32-34页 |
·参与者特征对组织行为的决定 | 第32-33页 |
·组织结构对组织行为的规制 | 第33-34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要素关系决定协调体系 | 第34-36页 |
·组织要素内在联系决定协调形式 | 第34-35页 |
·组织要素变化引起协调的客观变化 | 第35页 |
·组织要素内在联系的决定作用 | 第35-36页 |
·构建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体系 | 第36-39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结构构建的影响因素 | 第36-37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结构构建原则 | 第37-38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结构构建方法途径 | 第38-39页 |
第二章 国外大城市危机管理体系协调机制 | 第39-60页 |
·国外大城市危机管理协调体系概况 | 第39-42页 |
·国外大城市危机管理环境 | 第39-40页 |
·国外危机管理的全程管理和全面参与 | 第40-42页 |
·全过程危机管理特征 | 第40-42页 |
·全面参与危机管理特征 | 第42页 |
·国外危机管理组织参与者特征和组织结构特征 | 第42-49页 |
·国外危机管理组织参与者形态 | 第42-46页 |
·政府组织主导 | 第43-44页 |
·民众及非政府组织 | 第44页 |
·新闻媒体社会信息机构 | 第44-45页 |
·赢利组织和国际组织 | 第45-46页 |
·国外应急联动设施的协调功能分析 | 第46-49页 |
·国外城市危机管理组织技术结构形式 | 第46-47页 |
·技术结构的功能特征 | 第47-48页 |
·组织形式体现参与者的时间关系 | 第48-49页 |
·国外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协调机制及其理性审视 | 第49-55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的组织协调体系 | 第49-52页 |
·契约协调形式 | 第49-50页 |
·文化协调形式 | 第50页 |
·经济协调形式 | 第50-51页 |
·信息协调形式 | 第51-52页 |
·国外大城市危机管理协调体系特征的理性审视 | 第52-54页 |
·多元复合协调体系 | 第52-53页 |
·鲜明的路径依赖特征 | 第53页 |
·符合西方社会治理结构特征 | 第53-54页 |
·国外大城市危机管理协调体系优越性 | 第54-55页 |
·美国社会文化和组织关系认同状况分析 | 第55-57页 |
·美国社会民众基本的价值观认同状况 | 第55-56页 |
·美国社会民众价值观认同原因分析 | 第56-57页 |
·国外危机管理组织均衡状态分析 | 第57-60页 |
·组织技术设施和组织职能的一致性 | 第57页 |
·美国社会关系和组织关系一致 | 第57-58页 |
·美俄的社会关系和组织关系一致性比较 | 第58-60页 |
第三章 中国大城市危机管理协调体系现状 | 第60-84页 |
·中国城市危机管理环境分析 | 第60-68页 |
·中国大城市危机管理的技术现状 | 第60-62页 |
·信息技术和新闻传媒技术 | 第60-61页 |
·现代物资生产和管理技术发展 | 第61-62页 |
·中国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成分分析 | 第62-65页 |
·政府组织的属性特征和内在矛盾 | 第62-63页 |
·中产阶级特征和非政府组织 | 第63-65页 |
·中国社会治理结构的影响 | 第65-66页 |
·社会运行体制的变化 | 第65-66页 |
·社会组织结构变化 | 第66页 |
·国际化经济政治的影响 | 第66-68页 |
·国际经济组织的影响 | 第66-67页 |
·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影响 | 第67-68页 |
·中国大城市危机管理协调体系特征 | 第68-71页 |
·中国大城市危机管理的单一行政协调体系特征 | 第68-70页 |
·中国大城市危机管理的行政协调特征 | 第68-69页 |
·中国大城市危机管理的其他协调机制 | 第69-70页 |
·政府是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的唯一主体 | 第70-71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成为政府内部事务 | 第70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成为政府官员个人职能 | 第70-71页 |
·中国大城市危机管理存在的不足和危害 | 第71-76页 |
·中国大城市危机管理结构性缺陷 | 第71-72页 |
·中国大城市危机管理功能性缺陷 | 第72-73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单一性协调的危害 | 第73-76页 |
·导致政府官员努力程度低下 | 第73-74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的社会参与程度有限 | 第74-75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以救急为主 | 第75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行政效率低下 | 第75-76页 |
·中国大城市危机管理单一行政协调模式的责任博弈分析 | 第76-80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博弈均衡分析 | 第76-78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博弈均衡的效率分析 | 第78-79页 |
·博弈均衡效率的理论分析 | 第78页 |
·博弈均衡效率的影响因素 | 第78-79页 |
·行政协调博弈的效率优势和困境 | 第79-80页 |
·行政协调博弈解决的问题 | 第79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博弈均衡面临的困境 | 第79-80页 |
·中国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均衡状态分析 | 第80-84页 |
·参与者属性特征假定 | 第80-81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均衡状态分析 | 第81-84页 |
·组织关系和社会关系不一致 | 第82页 |
·组织行为决定机制背离 | 第82-83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结构的软硬件背离 | 第83-84页 |
第四章 中国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职能配置 | 第84-109页 |
·大城市危机特征和救援理论 | 第84-89页 |
·大城市危机的界定 | 第84-87页 |
·大城市危机的定义 | 第84-85页 |
·城市危机的分类 | 第85页 |
·城市危机的特征 | 第85-86页 |
·城市危机的灾害特征 | 第86-87页 |
·城市危机管理的界定 | 第87-89页 |
·城市危机管理的定义 | 第87-88页 |
·城市危机管理的阶段职责分解 | 第88页 |
·大城市危机救助要求变化 | 第88-89页 |
·城市应急协调体系的行为流程分析 | 第89-97页 |
·组织行为流程的理念 | 第89-91页 |
·权变的理念 | 第90页 |
·全面参与理念 | 第90-91页 |
·全程管理理念 | 第91页 |
·城市应急体系的行为流程分析 | 第91-97页 |
·城市应急体系的预警流程 | 第91-93页 |
·城市应急体系的救助流程 | 第93-95页 |
·城市应急体系的恢复流程 | 第95-97页 |
·中国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委托代理关系设计 | 第97-100页 |
·组织行为设计的性质 | 第97页 |
·组织行为设计理论分析 | 第97-100页 |
·建立组织行为设计的数学模型 | 第97-98页 |
·局中人行为激励机制求解 | 第98-99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行为的简化激励条件 | 第99-100页 |
·中国大城市危机管理参与者职能分析 | 第100-109页 |
·政府组织的危机管理职能及其方式 | 第100-103页 |
·政府组织的职责 | 第100-102页 |
·政府组织行政方式特征 | 第102-103页 |
·城市应急体系中大众媒体的职能分析 | 第103-106页 |
·城市应急体系中大众媒体职能缺失 | 第103-104页 |
·城市应急体系中大众媒体的职能 | 第104-105页 |
·城市应急中大众媒体的合作机制分析 | 第105-106页 |
·非政府组织的职责分析 | 第106-107页 |
·其他社会组织的职能分析 | 第107-109页 |
·企业 | 第107-108页 |
·公众 | 第108-109页 |
第五章 中国大城市危机管理协调体系构建 | 第109-131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结构构建原则 | 第109-111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结构构建的效率原则 | 第109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结构构建的组织功能原则 | 第109-110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均衡原则 | 第110-111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结构特征讨论 | 第111-117页 |
·组织结构参数讨论 | 第111-113页 |
·组织结构参数对组织技术结构的要求 | 第111-112页 |
·组织结构参数对组织关系的要求 | 第112页 |
·组织结构参数对实施和评估机制的要求 | 第112-113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结构特征 | 第113-114页 |
·协调机制主导特征 | 第113-114页 |
·网络层次结构特征 | 第114页 |
·大城市应急体系网络组织结构构建 | 第114-117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的节点构建 | 第115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组织的技术结构构建 | 第115-116页 |
·城市危机管理组织的网络组织关系构建 | 第116-117页 |
·大城市应急体系职能结构构建 | 第117-122页 |
·大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信息管理特征 | 第117-118页 |
·大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职能层次构建 | 第118-122页 |
·城市应急指挥中心结构特征 | 第118-119页 |
·紧急救援职能层 | 第119-120页 |
·辅助服务职能层 | 第120-122页 |
·大城市危机信息管理体系构建 | 第122-125页 |
·社区信息管理系统 | 第122-123页 |
·城市应急指挥信息系统 | 第123-124页 |
·现场救援协调信息系统 | 第124-125页 |
·危机信息社会传播系统 | 第125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协调环境构建 | 第125-131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协调体系的信息环境 | 第125-127页 |
·构建信息环境的原则 | 第125-126页 |
·构建信息环境的主要环节 | 第126-127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协调体系的经济环境构建 | 第127-128页 |
·构建非经济利益协调机制 | 第127-128页 |
·构建经济协调机制的市场环境 | 第128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协调体系的法律环境构建 | 第128-129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协调体系的文化环境构建 | 第129-131页 |
第六章 中国大城市危机管理协调体系效率检验 | 第131-141页 |
·大城市应急协调体系的核心特征 | 第131-133页 |
·契约协调主导特征 | 第131-132页 |
·道德商品化特征 | 第132-133页 |
·多元复合协调体系特征 | 第133页 |
·城市危机管理协调机制创新的公平性 | 第133-136页 |
·城市危机管理的公平标准 | 第133-135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协调体系创新的公平状态 | 第135-136页 |
·对捐赠主体的公平性体现 | 第135页 |
·对被捐赠者公平的体现 | 第135-136页 |
·大城市危机管理协调体系创新的效率 | 第136-141页 |
·协调体系创新提高政府效率 | 第136-139页 |
·信息化改变了城市危机管理流程而提高效率 | 第136-137页 |
·监督机制创新提高政府效率 | 第137-139页 |
·多元参与协调体系创新的效率贡献 | 第139-141页 |
·非政府组织的效率贡献 | 第139-140页 |
·盈利组织的效率体现 | 第140-1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1-146页 |
致谢 | 第146-14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1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