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1 引言 | 第10-14页 |
·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的意义 | 第11页 |
·国内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2-14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2 集体林权流转制度概述 | 第14-24页 |
·集体林权流转的基础分析 | 第14-20页 |
·集体林权流转的定义 | 第14-17页 |
·林权的定义 | 第14-15页 |
·林权的性质 | 第15页 |
·集体林权的定义 | 第15-16页 |
·集体林权流转的定义 | 第16-17页 |
·集体林权流转的特征 | 第17-18页 |
·流转目的限定性 | 第17-18页 |
·流转主体和流转方式多元性 | 第18页 |
·流转范围特定性 | 第18页 |
·集体林权流转的物权变动模式 | 第18-20页 |
·大陆法系的物权变动模式 | 第18-19页 |
·我国集体林权流转所采用的物权变动模式 | 第19-20页 |
·集体林权流转的意义 | 第20-21页 |
·有利于调动林农的营林积极性 | 第20页 |
·有利于林业产业实现规模化、集约化 | 第20页 |
·科学的集体林权流转制度是建设我国和谐社会的切实需要 | 第20-21页 |
·我国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的历史沿革 | 第21-24页 |
·建国前后至八十年代初:禁止流转阶段 | 第21页 |
·1981年至九十年代中期:允许局部流转阶段 | 第21-22页 |
·九十年代中期至今:放开流转阶段 | 第22-24页 |
3 集体林权流转的内容与方式 | 第24-30页 |
·集体林权流转的内容 | 第24-27页 |
·森林使用权流转 | 第24-25页 |
·林地使用权和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| 第25-26页 |
·林木所有权和林木使用权的流转 | 第26-27页 |
·集体林权流转的方式 | 第27-30页 |
·集体林权一级流转的主要方式 | 第27-28页 |
·集体林权二级流转的主要方式 | 第28-29页 |
·对林权抵押是否属于林权流转方式的探讨 | 第29-30页 |
4 我国现行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缺陷 | 第30-36页 |
·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的立法缺陷 | 第30-32页 |
·集体林权主体不清 | 第30-31页 |
·集体林权权能不完整 | 第31页 |
·林农经营权和处分权受到严格限制 | 第31页 |
·林农收益权易受侵害 | 第31页 |
·集体林权不稳定 | 第31-32页 |
·因公征地致林农失地 | 第32页 |
·林地集体支配导致林地产权不稳定 | 第32页 |
·林业法律法规、政策变动频繁 | 第32页 |
·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的运行缺陷 | 第32-34页 |
·不规范流转大量存在 | 第32-33页 |
·林权证发放不规范 | 第32-33页 |
·流转程序不规范 | 第33页 |
·流转管理不规范,流转合同书不规范 | 第33页 |
·集体林权流转配套设施的缺失 | 第33-34页 |
·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数量少、资质差 | 第33-34页 |
·其他林权流转服务机构数量少、水平低 | 第34页 |
·集体林权流转制度存在缺陷的原因 | 第34-36页 |
·集体林权流转法制化规制的缺失 | 第34-35页 |
·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对集体林权流转的限制 | 第35-36页 |
5 我国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的完善 | 第36-42页 |
·法律、法规完善 | 第36-38页 |
·明晰林权 | 第36页 |
·明确林权的概念 | 第36页 |
·尽快确定集体林权主体 | 第36页 |
·强化集体林权的物权属性 | 第36-37页 |
·加强对林农权益的保护 | 第37-38页 |
·保障林农林木自主经营权 | 第37页 |
·保障林农的处分权、落实收益权 | 第37-38页 |
·完善国家占用、征用林地制度 | 第38页 |
·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完善 | 第38-40页 |
·强化林权登记和林权流转登记工作 | 第38-39页 |
·规范集体林权流转合同 | 第39页 |
·规范集体林权流转程序 | 第39-40页 |
·集体林权流转相关配套设施完善 | 第40-42页 |
·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的完善 | 第40页 |
·建立集体林权流转纠纷的仲裁和处置机制 | 第40-41页 |
·加强林业社会化服务 | 第41-42页 |
6 结语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6页 |
附件 | 第46-48页 |
个人简介 | 第48-49页 |
致谢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