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绪论 | 第1-19页 |
第1节 问题的提出 | 第9-12页 |
·凯恩斯带来的思考 | 第9-10页 |
·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供求总量非均衡问题 | 第10-12页 |
第2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5页 |
·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4页 |
·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4-15页 |
第3节 选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| 第15-17页 |
·选题的理论意义 | 第15-16页 |
·选题的实践意义 | 第16-17页 |
第4节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·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第5节 研究思路和分析框架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非均衡理论基础 | 第19-33页 |
第1节 经济学中的非均衡理论 | 第19-27页 |
·非均衡的含义 | 第19-21页 |
·非均衡的特征 | 第21页 |
·非均衡理论分析的重要理论基础 | 第21-25页 |
·非均衡的基本假设及其实现过程 | 第25-26页 |
·非均衡条件下的宏观调控 | 第26-27页 |
第2节 非均衡计量经济模型概述 | 第27-33页 |
·非均衡计量经济模型的基本模型 | 第27-28页 |
·市场聚合条件下的非均衡模型 | 第28-32页 |
·非均衡计量经济模型的参数估计 | 第32-33页 |
第三章 房地产市场非均衡研究理论框架 | 第33-50页 |
第1节 房地产市场相关理论 | 第33-44页 |
·房地产市场的含义及其特点 | 第33-34页 |
·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及其特点 | 第34-36页 |
·房地产市场供求的类型 | 第36-38页 |
·房地产市场供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8-40页 |
·房地产市场的结构与体系 | 第40-44页 |
第2节 房地产市场的非均衡计量经济模型 | 第44-45页 |
·房地产市场的有效供需函数 | 第44-45页 |
·房地产市场非均衡计量经济模型的设定 | 第45页 |
第3节 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警戒线设置模型 | 第45-50页 |
·房地产市场的正常短缺与非正常短缺 | 第46页 |
·房地产市场的两条警戒线 | 第46-48页 |
·房地产市场的正常波动与非正常波动 | 第48-50页 |
第四章 长春市房地产市场的非均衡实证分析 | 第50-80页 |
第1节 长春市房地产市场发展背景分析 | 第50-53页 |
·房地产业在长春市经济中的地位 | 第50-51页 |
·长春市房地产市场供求趋势与国内成熟地区对比 | 第51-53页 |
第2节 长春市房地产市场总量非均衡原因及经济学解释 | 第53-55页 |
第3节 长春市房地产市场供求总量非均衡计量经济模型 | 第55-67页 |
·模型的基本假定 | 第55-56页 |
·长春市房地产供求总量非均衡计量经济模型 | 第56-66页 |
·长春市房地产市场非均衡度实证分析 | 第66-67页 |
第4节 长春市房地产市场结构性非均衡实证分析 | 第67-78页 |
·长春市房地产市场产品结构性非均衡分析 | 第67-70页 |
·长春市房地产市场层次的结构性非均衡分析 | 第70-78页 |
第5节 长春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警戒线设置模型的应用 | 第78-80页 |
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| 第80-8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4-87页 |
内容摘要 | 第87-89页 |
Abstract | 第89-91页 |
致谢 | 第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