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引言 | 第9-10页 |
第一部分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概述 | 第10-20页 |
(一) 我国交通发展的特殊阶段 | 第10-11页 |
(二) 解决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立法状况 | 第11-13页 |
(三) 我国《交通安全法》归责体系及其法理分析 | 第13-15页 |
(四) 交通事故的构成要件 | 第15-20页 |
第二部分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确定 | 第20-29页 |
(一) 我国相关立法的介绍 | 第20-22页 |
(二) 国外成熟立法经验的借鉴 | 第22-27页 |
1、欧洲立法中的“保有者” | 第22-24页 |
2、日本法中的“运行供用者” | 第24-27页 |
(三) 责任主体认定标准的理论分析 | 第27-29页 |
第三部分 具体场合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认定 | 第29-38页 |
(一) 所有人自主驾驶情形下的责任主体 | 第29页 |
(二) 受雇人驾驶情形下的责任主体 | 第29-31页 |
(三) 擅自驾驶情形下的责任主体 | 第31-32页 |
(四) 盗窃驾驶情形下的责任主体 | 第32-34页 |
(五) 出租、出借情形下的责任主体 | 第34-35页 |
(六) 车辆挂靠情形下的责任主体 | 第35-36页 |
(七) 车辆买卖未过户的情形下的责任主体 | 第36-37页 |
(八) 所有权分期付款买卖情形下的责任主体 | 第37页 |
(九) 车辆被质押情形下的责任主体 | 第37页 |
(十) 机动车送交修理或保管期间的责任主体 | 第37-38页 |
第四部分 机动车损害赔偿的救济对象 | 第38-47页 |
(一)对驾驶者损害赔偿请求权的限制 | 第38-39页 |
(二)好意同乘者的赔偿请求权 | 第39-42页 |
(三)乘客的赔偿请求权 | 第42-44页 |
(四)享有机动车运行利益的受害人的赔偿请求权 | 第44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0页 |
后记 | 第50-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