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7页 |
第1章 盈余管理的理论概述 | 第7-23页 |
·盈余管理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| 第7-10页 |
·盈余管理的概念 | 第7-8页 |
·盈余管理的基本要素 | 第8-10页 |
·盈余管理与盈余操纵、盈余造假的区别和联系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盈余管理的理论研究现状 | 第11-17页 |
·国外理论界对盈余管理的研究 | 第11-14页 |
·国内理论界对盈余管理的研究 | 第14-17页 |
·盈余管理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| 第17-18页 |
·盈余管理的积极影响 | 第17-18页 |
·盈余管理的消极影响 | 第18页 |
·本文的主要选题背景、研究目的、内容和路线 | 第18-23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8-21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21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·研究路线 | 第22-23页 |
第2章 电子信息行业各个生命周期阶段的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方法 | 第23-37页 |
·初创期的盈余管理 | 第23-26页 |
·盈余管理的动机 | 第23页 |
·盈余管理的方法 | 第23-26页 |
·成长期的盈余管理 | 第26-29页 |
·盈余管理的动机 | 第26-27页 |
·盈余管理的方法 | 第27-29页 |
·成熟期的盈余管理 | 第29-32页 |
·盈余管理的动机 | 第29-30页 |
·盈余管理的方法 | 第30-32页 |
·蜕变期的盈余管理 | 第32-37页 |
·盈余管理的动机 | 第32-33页 |
·盈余管理的方法 | 第33-37页 |
第3章 电子信息行业各个生命周期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| 第37-52页 |
·国内外目前对盈余管理模型的研究方法综述 | 第37-39页 |
·有关生命周期理论研究概述 | 第39-41页 |
·研究方法的设计 | 第41-46页 |
·模型假设 | 第41-43页 |
·样本的选择 | 第43-44页 |
·模型构建 | 第44-46页 |
·实证结果与分析 | 第46-52页 |
·企业盈余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6-48页 |
·各个生命周期盈余管理的方法分析 | 第48-52页 |
第4章 企业各个生命周期进行盈余管理策略分析 | 第52-59页 |
·各个生命周期的理财要求 | 第52-54页 |
·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财务特性比较 | 第52页 |
·初创期的理财目标 | 第52-53页 |
·成长期的理财目标 | 第53页 |
·成熟期的理财目标 | 第53-54页 |
·蜕变期的理财目标 | 第54页 |
·各个生命周期阶段不同的盈余管理策略 | 第54-59页 |
·初创期的盈余管理策略 | 第54-55页 |
·成长期的盈余管理策略 | 第55-57页 |
·成熟期的盈余管理策略 | 第57页 |
·蜕变期的盈余管理策略 | 第57-59页 |
第5章 结论和展望 | 第59-61页 |
·结论 | 第59页 |
·展望 | 第59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3页 |
附录: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课题 | 第63-64页 |
致谢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