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全能主义到后全能主义--当代中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探析
内容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前言 | 第10-16页 |
(一) 选题的由来与价值 | 第10-11页 |
(二) 相关概念阐述 | 第11-16页 |
一、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:全能主义 | 第16-29页 |
(一) 单位体制与街居体制 | 第16-18页 |
(二) 单位体制的解体与城市社区建设的兴起 | 第18-22页 |
(三)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及其实质 | 第22-29页 |
二、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:后全能主义 | 第29-40页 |
(一) 后全能主义城市社区管理的生成逻辑 | 第29-35页 |
(二) 后全能主义城市社区管理的本质特征 | 第35-37页 |
(三) 后全能主义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分类 | 第37-40页 |
三、后全能主义城市社区管理的内部结构 | 第40-50页 |
(一) 后全能主义城市社区的功能需求 | 第40-45页 |
(二) 后全能主义城市社区管理的三重主体 | 第45-46页 |
(三) 后全能主义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在机制 | 第46-50页 |
四、过渡时期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| 第50-54页 |
(一) 政府、市场与社区关系的调整 | 第50-52页 |
(二) 城市社区组织体系的创新 | 第52-53页 |
(三) 城市社区管理运行机制的变革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7页 |
后记 | 第57-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