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11页 |
1. 引言 | 第11-27页 |
·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立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| 第11页 |
·农业标准化的基本概念、范围、任务与特点 | 第11-13页 |
·基本概念 | 第11-12页 |
·农业标准化的范围与任务 | 第12-13页 |
·农业标准化的特点 | 第13页 |
·国内外农业标准化发展状况 | 第13-26页 |
·国际农业标准化发展状况 | 第13-24页 |
·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发展状况 | 第24-26页 |
·研究山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目的意义 | 第26-27页 |
2. 材料与方法 | 第27-31页 |
·材料 | 第27-30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27页 |
·研究依据 | 第27-30页 |
·方法 | 第30-31页 |
3. 结果与分析 | 第31-48页 |
·山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的发展模式 | 第31-38页 |
·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发展的阶段划分 | 第31-33页 |
·山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的规模 | 第33-35页 |
·山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的模式 | 第35-38页 |
·山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标准化体系架构 | 第38-41页 |
·山东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标准体系结构 | 第38-40页 |
·山东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质量检测体系框架 | 第40-41页 |
·山东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农资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构建 | 第41页 |
·山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效益分析 | 第41-48页 |
·加速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 | 第41-42页 |
·推动优质农产品区域化与特色农业发展 | 第42-43页 |
·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| 第43-45页 |
·农业示范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增加 | 第45-46页 |
·培植发育了一大批龙头带动企业 | 第46-47页 |
·农业标准化成为破除国际技术贸易壁垒的有力武器 | 第47-48页 |
4. 问题与对策 | 第48-65页 |
·山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存在的问题 | 第48-51页 |
·农业标准落后,体系不健全 | 第48-49页 |
·产品检测能力和手段不足 | 第49-50页 |
·组织管理体系效率不高 | 第50-51页 |
·标准化生产的实施面临许多困难 | 第51页 |
·进一步明确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目标 | 第51-53页 |
·进一步加强领导 | 第52页 |
·明确部门分工,落实责任 | 第52-53页 |
·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推广体系 | 第53页 |
·制定配套的产业政策鼓励和合理的益趋动机制 | 第53页 |
·进一步突出抓好标准体系建设 | 第53-57页 |
·要建立农业结构调整需要的标准 | 第54页 |
·要建立农产品外贸出口需要的标准 | 第54页 |
·要建立良种良法配套需要的标准 | 第54-55页 |
·要建立贸易技术保护标准 | 第55页 |
·建立配套的标准体系 | 第55-56页 |
·要坚持正确的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原则 | 第56-57页 |
·进一步完善农业质量监测体系的建设 | 第57-59页 |
·统一规划,科学布局 | 第58页 |
·明确范围、分级管理 | 第58-59页 |
·以市场为导向,积极向基层延伸 | 第59页 |
·加强管理,良性发展 | 第59页 |
·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化信息咨询服务体系 | 第59-60页 |
·加大农业标准实施力度 | 第60-63页 |
·加强标准宣贯,搞好服务 | 第60页 |
·进一步提高农业标准化覆盖率 | 第60页 |
·加强协调配合 | 第60-61页 |
·发挥行业协会作用,实现业内推动 | 第61页 |
·建立市场准入制度,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| 第61-62页 |
·提高产品质量,增强经济效益 | 第62页 |
·促进结构调整,实现产业化经营 | 第62-63页 |
·利用标准化破除技术壁垒,促进出口贸易 | 第63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