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页 |
| 关键词 | 第6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页 |
| Keywords | 第7-8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8页 |
| ·卫星移动通信的发展 | 第8-12页 |
| ·卫星通信 | 第8-9页 |
| ·卫星移动通信的分类 | 第9-12页 |
| ·LEO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资源管理 | 第12-13页 |
| ·卫星编队飞行的发展 | 第13-16页 |
| ·LEO 卫星通信系统编队简介 | 第13-15页 |
| ·星际链路概述 | 第15-16页 |
| ·本文研究意义及课题来源 | 第16页 |
| ·全文结构安排 | 第16-18页 |
| 第二章 LEO 卫星通信系统中的一种信道动态预留策略 | 第18-32页 |
| ·引言 | 第18页 |
| ·当前低轨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切换算法的发展 | 第18-19页 |
| ·理论模型分析 | 第19-23页 |
| ·移动性模型 | 第19-20页 |
| ·算法基本思想 | 第20页 |
| ·数学模型 | 第20-23页 |
| ·动态信道预留策略 | 第23-26页 |
| ·计算的参数确定 | 第23-24页 |
| ·信道预留策略 | 第24-26页 |
| ·仿真结果与分析 | 第26-31页 |
| ·仿真参数 | 第26-27页 |
| ·仿真结果 | 第27-31页 |
| ·仿真结果分析 | 第31页 |
| ·结论 | 第31-32页 |
| 第三章 LEO 移动通信系统中基于用户位置的信道抢占算法 | 第32-43页 |
| ·引言 | 第32页 |
| ·信道抢占思想 | 第32-37页 |
| ·信道抢占策略 | 第32页 |
| ·信道抢占的原则 | 第32-34页 |
| ·评价一个呼叫对系统影响的标准 | 第34-37页 |
| ·信道抢占的实现 | 第37-38页 |
| ·以下一切换时间为标准的信道抢占算法 | 第37页 |
| ·以干扰用户数为标准的信道抢占算法 | 第37-38页 |
| ·性能仿真 | 第38-42页 |
| ·仿真背景 | 第38-39页 |
| ·仿真结果曲线 | 第39-41页 |
| ·结果分析 | 第41-42页 |
| ·结论 | 第42-43页 |
| 第四章 一种卫星编队飞行轨道构成的简单方法 | 第43-62页 |
| ·引言 | 第43页 |
| ·编队飞行的简介 | 第43-47页 |
| ·卫星编队飞行简介 | 第43页 |
| ·常见编队飞行构成方法 | 第43-47页 |
| ·一种简单的编队飞行轨道构成方法 | 第47-49页 |
| ·一种编队设计方法 | 第47-48页 |
| ·本方法构成的编队飞行的轨道特点 | 第48-49页 |
| ·轨道参数和星间链路的计算 | 第49-55页 |
| ·初始时刻的卫星分布 | 第49-50页 |
| ·轨道参数的计算 | 第50-53页 |
| ·轨道参数计算软件 | 第53-54页 |
| ·轨道参数对编队飞行星间链路长度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| ·一个编队飞行的轨道实例及星间链路参数仿真 | 第55-61页 |
| ·一个编队飞行的实例 | 第55-57页 |
| ·编队实例的链路参数仿真 | 第57-61页 |
| ·仿真结果 | 第61页 |
| ·结论 | 第61-62页 |
| 第五章 全文总结 | 第62-6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3-66页 |
| 致谢 | 第66-67页 |
| 个人简历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