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其他论文--生活论文

复合菌群处理高浓度城市生活污水的技术研究

第一章 文献综述第1-28页
 1.1 我国城市污水的现状第9-11页
  1.1.1 我国水资源的概况第9页
  1.1.2 我国水资源的污染状况第9-10页
  1.1.3 我国城市污水的污染状况第10-11页
   1.1.3.1 城市污水的组成第10-11页
   1.1.3.2 城市污水的特征第11页
 1.2 城市污水的处理进展第11-19页
  1.2.1 物理处理方法第12页
  1.2.2 化学处理方法第12-13页
  1.2.3 生物处理法第13-19页
   1.2.3.1 好氧生物处理法第13-15页
   1.2.3.2 厌氧生物处理法第15-17页
   1.2.3.3 光合细菌处理法第17-19页
 1.3 复合菌群的研究进展第19-26页
  1.3.1 复合菌群的组成及其特点第19-23页
   1.3.1.1 光合细菌群(PSB)第19-20页
   1.3.1.2 乳酸细菌群(Lactobacillus)第20-21页
   1.3.1.3 放线菌群(Actinomycetes)第21-22页
   1.3.1.4 酵母菌群(Microzymes)第22-23页
  1.3.2 复合菌群的应用概述第23-26页
   1.3.2.1 复合菌群在农业上的应用概述第23页
   1.3.2.2 复合菌群在畜牧业上的应用概述第23页
   1.3.2.3 复合菌群在环境保护上的应用概述第23-26页
  1.3.3 复合菌群的应用原理第26页
 1.4 论文工作的提出第26-28页
第二章 实验部分第28-33页
 2.1 主要试剂和仪器第28-30页
  2.1.1 实验试剂第28-29页
  2.1.2 实验仪器第29-30页
 2.2 分析项目及方法第30-33页
  2.2.1 化学指标第30-31页
   2.2.1.1 化学需氧量(COD)第30页
   2.2.1.2 氨氮(NH_3-N)第30-31页
   2.2.1.3 化学指标的去除率第31页
  2.2.2 生物指标第31-33页
   2.2.2.1 细菌总数的测定第32页
   2.2.2.2 粪大肠菌群的测定第32-33页
第三章 单一菌群的培养与研究第33-40页
 3.1 光合细菌群的培养与研究第33-35页
 3.2 乳酸细菌群的培养与研究第35-36页
 3.3 放线菌群的培养与研究第36-38页
 3.4 酵母菌群的培养与研究第38-39页
 3.5 本章小结第39-40页
第四章 菌群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第40-49页
 4.1 单一菌群的处理效果实验第40-42页
  4.1.1 光合细菌群第40-41页
  4.1.2 乳酸细菌群第41-42页
  4.1.3 酵母菌群第42页
 4.2 复合菌群协同效应的研究第42-46页
  4.2.1 实验方案第42-43页
  4.2.2 实验结果第43-45页
  4.2.3 实验分析第45-46页
 4.3 复合菌群的培养第46-47页
  4.3.1 培养方案第46-47页
  4.3.2 培养结果第47页
 4.4 本章小结第47-49页
第五章 复合菌群活性的影响因素第49-66页
 5.1 搅拌的影响第49-53页
 5.2 培养液和增殖液的效果比较第53-56页
 5.3 搅拌方式的影响第56-59页
 5.4 处理时间的影响第59-62页
 5.5 温度的影响第62-65页
 5.6 本章小结第65-66页
第六章 复合菌群处理城市高浓度污水的研究第66-69页
 6.1 复合菌群和乳酸细菌群处理高浓度污水第66-67页
 6.2 光合细菌群的再处理第67-68页
 6.3 本章小结第68-69页
第七章 关于城市污水处理中的絮凝研究第69-74页
 7.1 絮凝剂第69页
 7.2 絮凝率测定方法第69页
 7.3 絮凝实验第69-71页
  7.3.1 絮凝光合细菌群结果第70页
  7.3.2 絮凝复合菌群结果第70-71页
 7.4 COD 去除率第71-72页
  7.4.1 PFS 和PAC 絮凝的COD 结果第71-72页
  7.4.2 PAC 和PFS 絮凝的COD 结果第72页
  7.4.3 PAC、PFS 和PAM 絮凝的COD 结果第72页
 7.5 本章小结第72-74页
第八章 复合菌群处理城市高浓度污水的工艺研究第74-79页
 8.1 实验室规模实验的工艺第74-76页
  8.1.1 工艺流程图第75页
  8.1.2 工艺中各设备的作用第75-76页
 8.2 工艺条件与操作步骤第76页
  8.2.1 工艺条件第76页
  8.2.2 操作步骤第76页
 8.3 运行结果第76-77页
 8.4 无害化参数测定第77-78页
  8.4.1 粪大肠菌群的测定第77-78页
  8.4.2 蛔虫卵的测定第78页
 8.5 本章小结第78-79页
第九章 结论第79-80页
参考文献第80-84页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84-85页
致谢第85页

论文共8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研究
下一篇:汉语会话结构及转换机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