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论 | 第1-17页 |
一、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问题的缘起 | 第11-13页 |
二、概念界定 | 第13-15页 |
三、本文的研究意义、研究方法 | 第15-17页 |
第一章 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问题的理论分析 | 第17-24页 |
第一节 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的经济学分析 | 第17-21页 |
一、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| 第17-20页 |
二、外资保险业具有特殊的行业风险 | 第20-21页 |
第二节 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的价值分析 | 第21-24页 |
一、安全 | 第22页 |
二、公平 | 第22-23页 |
三、效率 | 第23-24页 |
第二章 外资保险公司准入监管的原则和制度安排 | 第24-36页 |
第一节 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的原则探析 | 第24-28页 |
一、保护主义原则 | 第24-25页 |
二、对等互惠原则 | 第25-26页 |
三、最惠国待遇原则 | 第26-27页 |
四、国民待遇原则 | 第27-28页 |
第二节 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的制度安排研究 | 第28-36页 |
一、组织形式的限制 | 第29-32页 |
二、外资保险公司自身条件的要求 | 第32-34页 |
三、准入范围的限制 | 第34-36页 |
第三章 WTO 框架下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的国际协调 | 第36-42页 |
第一节 WTO 中关于保险服务贸易市场准入的规定 | 第36-38页 |
一、《服务贸易总协定》的规定 | 第36-37页 |
二、《有关金融服务承诺的谅解书协议》的规定 | 第37页 |
三、《全球金融服务协议》中的规定 | 第37-38页 |
第二节 各国保险服务贸易市场准入的基本模式 | 第38-39页 |
一、以美国、加拿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市场完全开放模式.. | 第38页 |
二、以日本、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有限开放模式 | 第38-39页 |
三、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充分开放模式 | 第39页 |
四、发展中国家有限开放保险市场的模式 | 第39页 |
第三节 对WTO 主要成员方保险服务贸易承诺概况的评析 | 第39-42页 |
一、市场准入是大势所趋 | 第39-40页 |
二、承诺内容各有不同 | 第40页 |
三、承诺方式存在差异 | 第40-42页 |
第四章 WTO 与我国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及其法律制度的完善 | 第42-56页 |
第一节 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市场准入的具体承诺 | 第42-44页 |
一、关于跨境提供的保险服务 | 第42页 |
二、外国保险公司在中国设立外资保险企业的形式和外资股权比例限制 | 第42-43页 |
三、外国保险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地域范围限制 | 第43页 |
四、外国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 | 第43页 |
五、设立外资保险机构的许可条件 | 第43页 |
六、国民待遇限制 | 第43-44页 |
第二节 对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承诺的评析 | 第44-46页 |
一、坚持“逐项给予” | 第44页 |
二、奉行“渐进式开放” | 第44页 |
三、注重“准入监管” | 第44-45页 |
四、有权“审慎例外” | 第45-46页 |
第三节 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对我国保险业影响的实证考察 | 第46-50页 |
一、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| 第47页 |
二、对销售模式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三、对技术、人才和管理制度的影响 | 第48页 |
四、对中资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五、对保险监管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第四节 对入世后我国保险服务贸易法律应对的评析 | 第50-56页 |
一、我国现有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监管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| 第50-52页 |
二、我国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| 第52-56页 |
结语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0页 |
致谢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