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金融、银行论文--中国金融、银行论文--金融组织、银行论文--商业银行(专业银行)论文

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

绪论第1-13页
 第一节 选题背景与意义第8页
 第二节 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-11页
 第三节 本文的框架与主要内容第11-12页
 第四节 研究的主要创新与不足第12-13页
第一章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分析第13-19页
 第一节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经济后果分析第13-14页
  一、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对自身经营管理的影响第13页
  二、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对储蓄和投资的影响第13页
  三、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影响第13-14页
 第二节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目标与原则第14-16页
  一、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第14-15页
  二、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原则第15-16页
 第三节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过程与防范技术第16-19页
  一、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过程第16-17页
  二、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与防范技术第17-19页
第二章 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第19-25页
 第一节 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与累积第19-21页
  一、 产权制度的缺陷第19-20页
  二、 信息不对称第20页
  三、 企业过度负债第20-21页
  四、 债权的软约束第21页
 第二节 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1-25页
  一、 信用风险识别与衡量技术落后第21-22页
  二、 信用风险处理手段缺乏第22-23页
  三、 信用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第23-25页
第三章 信用风险计量技术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应用第25-35页
 第一节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计量的内涵与意义第25-26页
  一、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计量的内涵第25页
  二、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计量的作用第25-26页
  三、 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计量的意义第26页
 第二节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计量原理第26-32页
  一、 信用风险计量的原理模型第26-27页
  二、 原理模型输入变量的确定第27-30页
  三、 信用损失的计量第30-32页
  四、 资产组合信用风险的计量第32页
 第三节 信用风险计量模型在我国的应用第32-35页
  一、 信用风险计量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第32-33页
  二、 我国商业银行开发信用风险计量模型的设想第33-35页
第四章 信用风险改良策略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应用第35-43页
 第一节 信贷资产分散化策略的应用第35-37页
  一、 信贷资产分散化策略的理论分析第35页
  二、 我国商业银行应用信贷资产分散化策略的必要性第35-36页
  三、 信贷资产分散化策略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应用第36-37页
 第二节 信用补偿和保障策略的应用第37-39页
  一、 信用补偿和保障策略的理论分析第37页
  二、 信用补偿和保障策略在我国的应用存在的问题第37-38页
  三、 对信用补偿和保障策略在我国进一步应用的思考第38-39页
 第三节 信用风险转嫁与对冲策略的应用第39-43页
  一、 信用风险转嫁与对冲策略的理论分析第39-40页
  二、 信用风险转嫁与对冲策略在我国应用的现状第40-41页
  三、 对信用风险转嫁与对冲策略在我国应用的思考第41-43页
第五章 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机制构建第43-51页
 第一节 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控体系构建第43-44页
  一、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控体系的内涵第43页
  二、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控体系的原则第43页
  三、 建立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控体系的对策第43-44页
 第二节 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管体系构建第44-48页
  一、 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管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第44-45页
  二、 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管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第45页
  三、 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管体系的对策第45-48页
 第三节 我国商业银行外部交易制度构建第48-51页
  一、 建立和完善信贷利率市场化制度第48页
  二、 建立和完善信息交易制度第48-49页
  三、 完善企业破产制度第49-51页
结论第51-52页
主要参考文献第52-54页
致谢第54-55页

论文共6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性能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研制
下一篇:轧机液压AGC系统数学模型及其控制方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