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劳动经济论文--劳动力论文

内生性制度的演进逻辑--理论框架及内生性农民工就业制度应用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7页
英文摘要第7-9页
引言第9-19页
 一、 问题的提出第9-11页
 二、 研究的逻辑思路第11-12页
 三、 内容安排及主要结论第12-14页
 四、 可能的贡献与创新第14-15页
 五、 几个主要概念的界定及资料来源的说明第15-19页
第一编 理论框架第19-50页
 第一章 内生性制度的概念及其由来第19-34页
  第一节 凡勃伦等人对非人为设计制度的关注第19-21页
  第二节 哈耶克的“自发秩序”理论第21-23页
  第三节 诺斯关于制度的定义及后期的转向第23-25页
  第四节 博弈论制度分析理论对内生性制度概念的运用第25-30页
  第五节 新制度经济学中内生性制度研究案例第30-34页
 第二章 内生性制度的特征第34-43页
  第一节 自然特性:内生性制度的内生性和演进性第34-38页
  第二节 制度环境:内生性制度的关联性和互补性第38-40页
  第三节 多重均衡:内生性制度的多样性第40-43页
 第三章 内生性制度与外生性制度的互动第43-50页
  第一节 制度化:内生性制度向外生性制度的过渡第43-45页
  第二节 制度效率的增进与递减:内生性制度与外生性制度的互动第45-50页
第二编 应用分析:内生性农民工就业制度安排及效率影响因素第50-90页
 第四章 农民工就业制度的内生及其演进第50-59页
  第一节 农民工就业制度起源的内生性第50-54页
  第二节 农民工就业制度的演进性第54-57页
  第三节 引发农民工就业制度内生的外生性制度第57-59页
 第五章 农民工市场进入、就业组织与整体性就业制度安排第59-75页
  第一节 农民工的市场引入制度安排第59-66页
  第二节 农民工的就业组织及就业制度安排的多样性第66-72页
  第三节 整体性农民工就业制度安排的基本内容第72-75页
 第六章 整体性农民工就业制度的效率及影响因素第75-90页
  第一节 整体性农民工就业制度效率的一般评价第75-80页
  第二节 重要的制度效率影响因素:企业激励弱化第80-85页
  第三节 重要的企业激励影响因素:制度的关联与互补第85-90页
第三编 应用分析:多种制度环境中制度关联与互补的形成及对企业激励的影响第90-153页
 第七章 内生性农民工建筑队装修队就业制度第90-105页
  第一节 农民组织在城市工业体系的嵌入第90-96页
  第二节 包工制第96-98页
  第三节 包工头制第98-101页
  案例讨论: 为什么农民工工资拖欠屡禁不止?第101-105页
 第八章 内生性农民工城市企业就业制度第105-119页
  第一节 补缺式的制度内生第106-111页
  第二节 互补性制度形成的整体制度安排第111-115页
  案例讨论: 为什么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困难?第115-119页
 第九章 内生性农民工异地村镇就业制度第119-134页
  第一节 村镇制度创新路径与农民工异地就业的关联第120-128页
  第二节 块状经济结构与农民工异地就业的关联第128-131页
  案例讨论: 户籍制度改革可以解决“村庄外来人”的资源配置问题吗?第131-134页
 第十章 内生性农民工社区就业制度第134-143页
  第一节 共有制下的就业关联制度第134-138页
  第二节 共有制下的社区农民工激励第138-140页
  案例讨论: 社区农民工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走多远?第140-143页
 第十一章 内生性农民工异地小商业和小服务业就业制度第143-153页
  第一节 家庭制度对用工制度的替代第143-148页
  第二节 从业惯例与互惠网络第148-151页
  案例讨论: 农民小店是否是农民工就业的安全网?第151-153页
结束语: 以强化企业激励机制为先导的农民工就业制度创新第153-158页
参考文献第158-162页
后记第162-164页

论文共16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癌症患者的家庭功能、应付方式评估及其相关研究
下一篇: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档案袋评价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