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 背景与导言 | 第1-7页 |
二、 相关概念辨析 | 第7-12页 |
(一) 货币市场、资本市场及二者之间的区分 | 第7-8页 |
(二)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 | 第8-11页 |
1 、 从经济体系中资金流动的角度看 | 第8页 |
2 、 从企业资本市场融资的角度看 | 第8-9页 |
3 、 从货币市场对两种市场作用的机制看 | 第9-11页 |
(三)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通渠道 | 第11-12页 |
1 、 利率渠道 | 第11页 |
2 、 资金渠道 | 第11页 |
3 、 金融中介渠道 | 第11-12页 |
4 、 金融工具渠道 | 第12页 |
三、 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通现状 | 第12-20页 |
(一) 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关系的政策演变 | 第12-15页 |
(二) 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联通的现状分析 | 第15-19页 |
1 、 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构成 | 第15页 |
2 、 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通不畅 | 第15-19页 |
(三)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联通不畅的危害 | 第19-20页 |
(四) 基本结论 | 第20页 |
四、 文献综述及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理论依据 | 第20-25页 |
(一) 金融抑制及金融深化理论中有关金融市场的论述 | 第21-22页 |
(二) 金融约束理论及其政策取向 | 第22-23页 |
(三) 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理论依据 | 第23-25页 |
1 、 金融深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终极目标 | 第23-24页 |
2 、 金融约束应成为我国金融改革的必要手段 | 第24-25页 |
五、 国外金融市场发展的经验总结及对我国的启示 | 第25-30页 |
(一) 实行分业经营制度下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隔离的初衷 | 第25页 |
(二) 由分业下的隔离走向混业下的联通的原因 | 第25-27页 |
(三) 混业经营下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联通的前提条件 | 第27页 |
(四) 分业经营体制下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通渠道 | 第27-28页 |
(五) 结合我国现实的分析 | 第28-30页 |
1 、 我国实行分业经营的背景及原因 | 第28页 |
2 、 对现行的分业经营体制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| 第28页 |
3 、 我国实行混业经营的条件分析 | 第28-29页 |
4 、 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现实路径选择 | 第29-30页 |
六、 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联通系统的设计 | 第30-42页 |
(一)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合理联通渠道的构建 | 第30-36页 |
1 、 通过金融中介实现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通 | 第30-34页 |
2 、 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实现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通 | 第34-36页 |
(二) 联通的风险及对策 | 第36-38页 |
1 、 加强金融监管 | 第37-38页 |
2 、 提高金融运作的透明度 | 第38页 |
(三) 相关的政策建议 | 第38-42页 |
1 、 夯实市场基础 | 第38-40页 |
2 、 建立辅助的制度支持 | 第40页 |
3 、 鼓励金融创新 | 第40-41页 |
4 、 推动银行业逐步实施全能化经营 | 第41页 |
5 、 提高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水平 | 第41-42页 |
结论 | 第42-43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43-44页 |
后记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