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其他化学工业论文--发酵工业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

生物合成法生产腺苷蛋氨酸

中文摘要第1-11页
英文摘要第11-13页
第一章 腺苷蛋氨酸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第13-44页
 1.1 腺苷蛋氨酸的性质第14-26页
  1.1.1 pH值对腺苷蛋氨酸稳定性的影响第14-15页
  1.1.2 腺苷蛋氨酸盐第15-18页
  1.1.3 含硫氨基酸的代谢第18-24页
   1.1.3.1 蛋氨酸代谢第18-20页
   1.1.3.2 半胱氨酸和胱氨酸的代谢第20-24页
  1.1.4 腺苷蛋氨酸的生化作用第24-26页
 1.2 腺苷蛋氨酸的生产制备第26-36页
  1.2.1 化学合成法第26页
  1.2.2 微生物发酵法第26-31页
  1.2.3 酶促转化法第31-36页
   1.2.3.1 腺苷蛋氨酸合成酶的分离纯化第31-32页
   1.2.3.2 腺苷蛋氨酸合成酶及其编码基因第32-34页
   1.2.3.3 腺苷蛋氨酸合成酶基因工程酶的构建和转化研究第34-36页
 1.3 腺苷蛋氨酸的临床和药理第36-42页
  1.3.1 临床应用研究第36-39页
   1.3.1.1 肝病第36-38页
   1.3.1.2 抑郁症第38页
   1.3.1.3 关节炎第38页
   1.3.1.4 纤维性肌痛、偏头痛第38页
   1.3.1.5 其它第38-39页
  1.3.2 药理作用第39-42页
   1.3.2.1 腺苷蛋氨酸体内代谢第39-40页
   1.3.2.2 腺苷蛋氨酸的药理第40-42页
 1.4 研究思路与目标第42-44页
  1.4.1 研究目标第42页
  1.4.2 工艺设计第42-44页
第二章 产腺苷蛋氨酸菌种的分离第44-49页
 2.1 分离原理及过程第44-45页
  2.1.1 采样第44页
  2.1.2 增殖培养第44-45页
  2.1.3 纯种分离的一般方法第45页
 2.2 材料与方法第45-47页
  2.2.1 材料与仪器设备第45-46页
   2.2.1.1 材料第45页
   2.2.1.2 仪器设备第45-46页
  2.2.2 方法第46-47页
   2.2.2.1 腺苷蛋氨酸的分析检测方法第46页
   2.2.2.2 各种培养基的制备第46页
   2.2.2.3 原始菌株的分离纯化第46-47页
 2.3 结果与讨论第47-48页
  2.3.1 菌种初筛结果第47-48页
  2.3.2 菌种复筛第48页
 2.4 本章小结第48-49页
第三章 高产腺苷蛋氨酸菌种的诱变育种第49-61页
 3.1 突变的一般规律第49-53页
  3.1.1 突变引起遗传性状改变第49-50页
  3.1.2 突变的表型效应第50-51页
  3.1.3 诱变剂的选择第51-53页
 3.2 材料与方法第53-55页
  3.2.1 材料与仪器设备第53-54页
   3.2.1.1 材料第53页
   3.2.1.2 仪器设备第53-54页
  3.2.2 方法第54-55页
   3.2.2.1 腺苷蛋氨酸的分析检测方法第54页
   3.2.2.2 各种培养基的制备第54-55页
   3.2.2.3 紫外诱变操作第55页
   3.2.2.4 γ射线诱变第55页
   3.2.2.5 诱变结果的检测第55页
 3.3 结果与讨论第55-60页
  3.3.1 紫外诱变第55-59页
   3.3.1.1 第一次紫外诱变第55-56页
   3.3.1.2 第二次紫外诱变第56页
   3.3.1.3 第三次紫外诱变第56-58页
   3.3.1.4 第四次紫外诱变第58页
   3.3.1.5 第五次紫外诱变第58-59页
  3.3.2 γ射线诱变第59-60页
  3.3.3 各次诱变处理后的菌株比较第60页
 3.4 本章小结第60-61页
第四章 腺苷蛋氨酸发酵工艺的优化第61-76页
 4.1 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第61-62页
  4.1.1 培养基组成第61页
  4.1.2 培养基条件与微生物生理学和形态学的相关性第61-62页
  4.1.3 培养基的成分第62页
 4.2 材料与方法第62-64页
  4.2.1 材料与仪器设备第62-63页
   4.2.1.1 材料第63页
   4.2.1.2 仪器设备第63页
  4.2.2 方法第63-64页
   4.2.2.1 腺苷蛋氨酸的分析检测方法第63-64页
   4.2.2.2 各种培养基的制备第64页
   4.2.2.3 还原糖的检测第64页
 4.3 结果与讨论第64-75页
  4.3.1 摇瓶工艺条件的优化第64-73页
   4.3.1.1 培养条件的优化第64-67页
    4.3.1.1.1 最佳初始pH的确定第64-65页
    4.3.1.1.2 最适蛋氨酸浓度的确定第65-66页
    4.3.1.1.3 最适发酵温度的确定第66-67页
   4.3.1.2 培养基的优化第67-73页
    4.3.1.2.1 最佳碳源的确定第67-68页
    4.3.1.2.2 最佳氮源的确定第68-70页
    4.3.1.2.3 最佳磷源浓度的确定第70-71页
    4.3.1.2.4 无机离子对腺苷蛋氨酸发酵的影响第71-73页
  4.3.2 发酵罐腺苷蛋氨酸发酵试验第73-75页
 4.4 本章小结第75-76页
第五章 腺苷蛋氨酸合成酶提取及酶促反应的初步研究第76-90页
 5.1 基本理论第76-77页
  5.1.1 细胞的破碎第76页
  5.1.2 腺苷蛋氨酸合成酶的分离纯化第76-77页
 5.2 材料与方法第77-79页
  5.2.1 材料第77-78页
   5.2.1.1 仪器设备第78页
  5.2.2 方法第78-79页
   5.2.2.1 腺苷蛋氨酸的分析检测方法第78页
   5.2.2.2 腺苷蛋氨酸合成酶酶活定义第78页
   5.2.2.3 腺苷蛋氨酸合成酶反应液及其它溶液的配制第78-79页
   5.2.2.4 研磨破碎酵母细胞的方法第79页
   5.2.2.5 超声波破碎酵母细胞的方法第79页
   5.2.2.6 有机溶剂破碎酵母细胞的方法第79页
   5.2.2.7 酶促反应第79页
   5.2.2.8 酵母中腺苷蛋氨酸释放率计算第79页
   5.2.2.9 酵母细胞的固定化第79页
 5.3 结果与讨论第79-89页
  5.3.1 纸层析腺苷蛋氨酸标准曲线绘制第79-80页
  5.3.2 不同酵母细胞破碎方法的考察第80-82页
   5.3.2.1 研磨破碎法第80-81页
   5.3.2.2 超声波破碎法第81-82页
   5.3.2.3 有机溶剂破碎法第82页
   5.3.2.4 酵母破碎方法的比较第82页
  5.3.3 最适酶促反应条件的考察第82-86页
   5.3.3.1 最佳酶促反应时间第82-83页
   5.3.3.2 最适酶促反应温度第83-84页
   5.3.3.3 最适酶促反应pH第84-85页
   5.3.3.4 底物溶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第85-86页
  5.3.4 酵母细胞的固定化及其酶促反应第86-88页
   5.3.4.1 酵母细胞通透性的改变第86-87页
   5.3.4.2 固定化酵母细胞酶促反应条件第87-88页
  5.3.5 游离超声波粗酶液的半衰期第88-89页
 5.4 本章小结第89-90页
第六章 腺苷蛋氨酸提取工艺的初步探索第90-93页
 6.1 材料与方法第90-92页
  6.1.1 材料第90-91页
   6.1.1.1 仪器设备第91页
  6.1.2 方法第91-92页
   6.1.2.1 腺苷蛋氨酸的分析检测方法第91页
   6.1.2.2 腺苷蛋氨酸的提取方法第91-92页
 6.2 结果与讨论第92页
 6.3 本章小结第92-93页
第七章 结论第93-95页
参考文献第95-115页
致谢第115页

论文共11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孙中山西部开发思想研究
下一篇:图形化实时控制系统设计软件(GRTCS)的实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