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1页 |
·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1-14页 |
·国外关于移民住房问题的研究成果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关于农民工住房问题的研究成果 | 第12-14页 |
·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| 第14-19页 |
·相关概念 | 第14-16页 |
·理论基础 | 第16-19页 |
·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| 第19-21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·创新点 | 第20-21页 |
第2章 沈阳市农民工住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21-36页 |
·沈阳市农民工群体状况调查 | 第21-24页 |
·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 | 第21-22页 |
·农民工已婚者占较大比重 | 第22页 |
·农民工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| 第22-23页 |
·农民工职业分布广泛 | 第23页 |
·农民工收入普遍较低 | 第23-24页 |
·农民工来沈时间长 | 第24页 |
·沈阳市农民工住房现状 | 第24-30页 |
·住房条件 | 第24-26页 |
·住房来源 | 第26-27页 |
·住房支出 | 第27-28页 |
·住房形式 | 第28-29页 |
·住房满意度 | 第29-30页 |
·沈阳市农民工住房存在的问题 | 第30-32页 |
·住房面积小、设施差 | 第30-31页 |
·农民工住房外在环境普遍较差 | 第31页 |
·缺乏住房保障 | 第31-32页 |
·缺乏改善住房的能力 | 第32页 |
·住房需求得不到满足 | 第32页 |
·沈阳市农民工住房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 | 第32-36页 |
·严重损害了农民工的身体健康 | 第32-33页 |
·严重影响了农民工子女的学习质量 | 第33-34页 |
·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的夫妻感情 | 第34页 |
·引发社会管理与社会治安问题 | 第34页 |
·阻碍了城市化进程 | 第34-36页 |
第3章 沈阳市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| 第36-41页 |
·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必要性 | 第36-37页 |
·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| 第36页 |
·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是推进城市化、实现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| 第36-37页 |
·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是实现社会结构转型的客观需要 | 第37页 |
·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是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的长期目标的必然要求 | 第37页 |
·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可行性分析 | 第37-41页 |
·政治背景—建设和谐社会,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| 第38页 |
·政策支持—中央及地方政府出台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一系列文件 | 第38-39页 |
·良好的契机—经济危机下的政府继续扩大内需的形势 | 第39-40页 |
·经济条件—政府财政收入的显著增长 | 第40-41页 |
第4章 国内外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经验借鉴 | 第41-47页 |
·新加坡、美国和英国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做法及启示 | 第41-44页 |
·新加坡、美国和英国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做法 | 第41-42页 |
·新加坡、美国和英国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启示 | 第42-44页 |
·国内部分省市解决进城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做法及启示 | 第44-47页 |
·国内部分省市解决进城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做法 | 第44-45页 |
·国内部分省市解决进城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启示 | 第45-47页 |
第5章 对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的思考—以沈阳市为例 | 第47-53页 |
·农民工住房保障政策的设计原则 | 第47-48页 |
·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原则 | 第47页 |
·分层分类原则 | 第47页 |
·公平原则 | 第47页 |
·循序渐进原则 | 第47-48页 |
·解决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的措施 | 第48-51页 |
·将农民工纳入到城市住房保障范 | 第48-50页 |
·多渠道建设农民工公寓 | 第50页 |
·提高农民工的住房消费能力 | 第50-51页 |
·建立健全农民工住房标准 | 第51页 |
·建立解决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的辅助机制 | 第51-53页 |
·资金保障 | 第51-52页 |
·法律保障 | 第52页 |
·部门保障 | 第52-53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53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7页 |
附录 | 第57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