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理论论文--土地经济学论文

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--以福州淮安新村为例

中文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0页
1、导论第10-16页
   ·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·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11页
   ·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1-14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动态第11-13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动态第13-14页
     ·存在的问题第14页
   ·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14-15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15页
   ·研究目标和可能的创新第15-16页
2、相关概念与主要理论依据第16-21页
   ·主要概念的界定第16-18页
     ·城镇化第16页
     ·市民化第16-17页
     ·失地农民第17-18页
   ·主要理论基础第18-21页
     ·马克思社会公正观第18-19页
     ·社会融入理论第19-20页
     ·布迪厄资本理论第20-21页
3、淮安新村失地农民市民化的现状探析第21-35页
   ·淮安新村的基本概况第21-22页
   ·失地农民市民化现状第22-35页
     ·失地农民的经济条件第22-24页
     ·失地农民的社会互动第24-27页
     ·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第27-28页
     ·失地农民的观念意识第28-35页
4、淮安新村失地农民市民化影响因素分析第35-40页
   ·制度层面第35-38页
     ·土地制度第36页
     ·社会保障制度第36-37页
     ·就业制度第37-38页
   ·文化层面第38-39页
     ·农村传统文化的客观影响第38页
     ·自身素质的主观影响第38-39页
   ·社会层面第39-40页
     ·社区责任缺位第39-40页
     ·原市民包容度低第40页
5、推进失地农民市民化的路径第40-48页
   ·建立合理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,保障失地农民经济权益第41-42页
   ·健全社会保障制度,为失地农民提供基本保障第42-43页
   ·改革就业制度,提高失地农民的生存能力第43页
   ·对失地农民进行现代性教育,增强城市文化认同感第43-45页
   ·充分发挥社区功能,引导失地农民融入城市生活第45-46页
   ·加强群体间的互动,优化市民化的社会环境第46-48页
结论第48-49页
参考文献第49-52页
附录第52-53页
在学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第53-54页
致谢第54-55页

论文共5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发展权保障问题研究--以福州、泉州、南平三市为例
下一篇:福建省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--基于老年教育角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