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1 导论 | 第9-18页 |
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1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1-14页 |
·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特征的研究 | 第11页 |
·关于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障碍的研究 | 第11-13页 |
·关于农民工发展权的研究 | 第13-14页 |
·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| 第14页 |
·研究思路、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14-17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·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5-17页 |
·研究的创新 | 第17-18页 |
2 相关概念界定和主要理论依据 | 第18-30页 |
·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8-23页 |
·发展权 | 第18-19页 |
·新生代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发展权 | 第19-20页 |
·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发展权 | 第20-23页 |
·相关理论 | 第23-30页 |
·发展权理论 | 第23-26页 |
·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| 第26-27页 |
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 | 第27-28页 |
·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理论 | 第28-30页 |
3 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发展权保障现状研究 | 第30-40页 |
·保障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发展权的意义 | 第30-31页 |
·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发展权保障的有关法律规定 | 第31-34页 |
·宪法 | 第31页 |
·除宪法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 | 第31-34页 |
·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发展现状 | 第34-35页 |
·文化资源分配不均等 | 第34页 |
·文化生活形式贫乏 | 第34-35页 |
·文化事务管理缺位 | 第35页 |
·文化创造能力不足 | 第35页 |
·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发展权保障存在的不足 | 第35-40页 |
·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发展权保障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 | 第35-37页 |
·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发展权保障机制不完备 | 第37-38页 |
·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发展权保障主体权利意识欠缺 | 第38-40页 |
4 基于福州、泉州、南平三个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案例分析 | 第40-51页 |
·被访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| 第41-44页 |
·人口学资料 | 第41-42页 |
·职位、收入及工作时间情况 | 第42-43页 |
·入城动机及城市融入情况 | 第43-44页 |
·被访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总体描述 | 第44-47页 |
·精神文化生活单一 | 第44-45页 |
·网络普及程度高 | 第45页 |
·娱乐花费比重大 | 第45-46页 |
·自我提升热情低 | 第46-47页 |
·被访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7-51页 |
·职业发展保障不足 | 第47-48页 |
·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 | 第48-49页 |
·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| 第49-51页 |
5 保障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发展权实现的路径 | 第51-55页 |
·国家层面 | 第51-52页 |
·明确发展权入宪,构建发展权保障法律体系 | 第51-52页 |
·增加公共文化资源供给,重点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| 第52页 |
·社会层面 | 第52-53页 |
·打造社区文化平台,增强人文关怀 | 第53页 |
·明确企业责任,加强职工文化建设 | 第53页 |
·发挥社会组织作用,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供给 | 第53页 |
·个人层面 | 第53-55页 |
·提高文化素质,提升文化修养 | 第54页 |
·积极参与决策,发挥主动精神 | 第54-55页 |
6 结论 | 第55-56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56-60页 |
附件: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查问卷 | 第60-62页 |
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