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学校管理论文

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--以福建高校大学生为例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0页
一、绪论第10-17页
 (一)研究背景第10页
 (二)研究思路第10-11页
 (三)主要研究方法第11页
 (四)研究创新之处第11页
 (五)文献综述第11页
 1、国外的研究现状第11-15页
  2、国内的研究现状第13-15页
 (六)研究意义第15-17页
二、高校大学生就业概述第17-21页
 (一)大学生就业观概念第17-18页
  1、就业的概念第17页
  2、大学生就业的概念第17页
  3、就业观的概念第17-18页
  4、大学生就业观的概念第18页
 (二)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就业第18-19页
  1、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第18-19页
  2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就业第19页
 (三)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发展史第19-21页
  1、计划经济时期的大学生就业第19-20页
  2、80年代的大学生就业第20页
  3、90年代以来的大学生就业第20-21页
三、福建省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发展现状分析第21-25页
 (一)福建省高校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方面第21-22页
  1、竞争和风险意识显著提高第21页
  2、职业流动意识增强第21页
  3、自我肯定意识浓厚第21-22页
  4、高层次需要逐步凸显第22页
 (二)福建省高校大学生就业的不足方面第22-25页
  1、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第22-23页
  2、大学生不愿去基层服务第23页
  3、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比较悲观第23页
  4、大学生就业目标模糊,缺乏人生职业生涯规划第23-24页
  5、大学生诚信意识薄弱第24页
  6、大学生在求职中缺乏自信,依赖性强第24-25页
四、高校大学生就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5-29页
 (一)社会原因第25页
 (二)自身原因第25-27页
  1、自身综合素质偏低第25页
  2、就业准备不足,价值判断盲目第25-26页
  3、就业理念滞后第26页
  4、独立能力欠缺,团队意识差第26-27页
 (三)学校的原因第27-28页
  1、高校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不够重视第27页
  2、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第27页
  3、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第27-28页
 (四)用人单位的原因第28-29页
  1、过分注重高学历第28页
  2、盲目追求工作经验第28页
  3、性别歧视第28-29页
五、科学看待国外高校大学生就业及成功经验第29-35页
 (一)科学看待国外高校大学生就业第29-30页
 (二)国外高校大学生就业的积极经验借鉴第30-35页
  1、英国第30-31页
  2、美国第31-33页
  3、日本第33-35页
六、以科学发展观创新高校大学生就业第35-45页
 (一)高校方面第35-39页
  1、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第35页
  2、实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转变第35-36页
  3、指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第36-37页
  4、帮助大学生树立新的就业观念第37-38页
  5、加强就业心理培训和职业规划指导第38页
  6、教育大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第38-39页
 (二)大学生方面第39-41页
  1、树立现代就业观第39页
  2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第39-40页
  3、树立正确的大学生就业观,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第40-41页
 (三)政府方面第41-42页
  1、实现就业工作的制度化第41页
  2、宏观上对高校的招生和专业设置进行调控第41页
  3、建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新体系第41-42页
  4、建立完善的就业市场机制第42页
  5、加大对就业工作的经费支持第42页
 (四)用人单位方面第42-43页
  1、以科学发展观引导用人观第42-43页
  2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第43页
 (五)社会方面第43-45页
  1、重塑职业中介机构的正面形象第43-44页
  2、加大对职业中介机构的整合力度,扶持优势的职业中介机构做大做强第44页
  3、加强职业中介结构与大学的相互联系第44-45页
结语第45-46页
参考文献第46-48页
附录第48-51页
致谢第51页

论文共5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
下一篇: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需求研究--以福州市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