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要 | 第1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20页 |
·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8-9页 |
·汽车座椅的结构和分类 | 第9-10页 |
·汽车座椅的主要性能 | 第10-15页 |
·汽车座椅的舒适性 | 第11-13页 |
·汽车座椅的安全性 | 第13-15页 |
·国内外汽车座椅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| 第15-18页 |
·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结构灵敏度分析的基本理论 | 第20-32页 |
·灵敏度分析(Sensitivity Analysis)简介 | 第20-24页 |
·采用SA的原因 | 第21-22页 |
·SA的分类 | 第22页 |
·有限元分析中的SA | 第22-24页 |
·座椅静态刚度的灵敏度分析方法 | 第24-28页 |
·座椅结构的应变能E-座椅刚度的逆测度 | 第25-26页 |
·座椅结构的应变能增量ΔE 和位移增量Δu 的计算 | 第26-27页 |
·应变能密度灵敏度 | 第27-28页 |
·结构参数的模态灵敏度分析 | 第28-3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0-32页 |
第三章 座椅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32-52页 |
·有限元法的基本介绍 | 第32-34页 |
·建模的单元特性 | 第34-42页 |
·薄板弯曲的基本理论及板壳单元SHELL | 第34-39页 |
·BEAM空间梁单元简介 | 第39-42页 |
·建模的几个基本问题及过程 | 第42-43页 |
·座椅几何模型的建立和简化 | 第43-45页 |
·座椅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45-51页 |
·Altair HyperMesh软件介绍 | 第45-46页 |
·单元的选取和使用 | 第46-47页 |
·网格划分和单元质量检查 | 第47-48页 |
·连接关系的简化 | 第48-50页 |
·边界条件的确定 | 第50-5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四章 座椅静、动态特性有限元仿真分析 | 第52-66页 |
·座椅系统静强度法规 | 第52-55页 |
·座椅总成静强度标准 | 第52-53页 |
·座椅靠背静强度标准 | 第53-54页 |
·座椅头枕静强度标准 | 第54-55页 |
·座椅头枕后移量标准 | 第55页 |
·座椅总成的静强度仿真分析 | 第55-58页 |
·座椅总成静强度分析加载方式的建立 | 第55-57页 |
·座椅总成静强度分析结果 | 第57-58页 |
·座椅靠背的静强度仿真分析 | 第58-60页 |
·座椅靠背静强度分析加载方式的建立 | 第58-59页 |
·座椅靠背静强度分析结果 | 第59-60页 |
·座椅的模态分析 | 第60-64页 |
·模态分析简介 | 第60-62页 |
·模态的提取方法 | 第62-63页 |
·座椅有限元模态计算及结果分析 | 第63-6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4-66页 |
第五章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座椅结构优化 | 第66-84页 |
·结构优化的简介 | 第66-68页 |
·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 | 第66-67页 |
·利用有限元法进行结构优化的一般过程 | 第67-68页 |
·座椅结构轻量化研究的基本方法 | 第68-72页 |
·座椅结构轻量化研究方案的确定 | 第68-69页 |
·OptiStruct中的基本优化方法 | 第69-70页 |
·座椅结构尺寸优化的一般过程 | 第70-72页 |
·座椅结构的静、动态刚度灵敏度分析与优化设计 | 第72-78页 |
·目标函数与状态变量的确定 | 第72页 |
·设计变量的确定 | 第72-73页 |
·座椅的模态灵敏度分析 | 第73-74页 |
·座椅的静刚度灵敏度分析 | 第74-77页 |
·优化模型的定义及结果 | 第77-78页 |
·结果对比与分析 | 第78-83页 |
·优化模型的力学性能比较 | 第81-82页 |
·优化模型的质量与一阶扭转频率的比较 | 第82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82-8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3-84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4-8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6-90页 |
摘要 | 第90-92页 |
ABSTRACT | 第92-9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等成果 | 第95-96页 |
致谢 | 第9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