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说文通训定声》假借研究
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7页 |
| 第1章 概说 | 第7-11页 |
| ·研究概况 | 第7-9页 |
| ·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| 第9-10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0页 |
| ·版本的选定 | 第10-11页 |
| 第2章 《定声》中的假借理论 | 第11-19页 |
| ·《定声》中的假借理论界说 | 第11-14页 |
| ·《定声》中的假借术语 | 第14-16页 |
| ·单个词的假借 | 第14页 |
| ·连语的假借 | 第14-15页 |
| ·形况字的假借 | 第15页 |
| ·托名标识字(即专有名词)的假借 | 第15页 |
| ·虚词的假借 | 第15-16页 |
| ·朱骏声假借理论的成就及问题 | 第16-19页 |
| 第3章 《定声》的假借实践及其成就和不足 | 第19-57页 |
| ·丰部 | 第19-21页 |
| ·升部 | 第21-22页 |
| ·临部 | 第22-23页 |
| ·谦部 | 第23-25页 |
| ·颐部 | 第25-27页 |
| ·孚部 | 第27-29页 |
| ·小部 | 第29-30页 |
| ·需部 | 第30-32页 |
| ·豫部 | 第32-34页 |
| ·随部 | 第34页 |
| ·解部 | 第34-35页 |
| ·履部 | 第35-40页 |
| ·泰部 | 第40-41页 |
| ·乾部 | 第41-45页 |
| ·屯部 | 第45-47页 |
| ·坤部 | 第47-49页 |
| ·鼎部 | 第49-50页 |
| ·壮部 | 第50-53页 |
| ·朱骏声假借实践的成就及问题 | 第53-57页 |
| ·朱骏声假借实践的成就 | 第53-54页 |
| ·朱骏声假借实践的问题 | 第54-57页 |
| 结束语 | 第57-5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| 附录 | 第61-64页 |
| 致谢 | 第64-65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