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3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0-12页 |
·国外的研究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的研究 | 第11-12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2页 |
·思路和方法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市场准入及道路旅客运输市场准入理论分析 | 第13-21页 |
·市场准入一般理论分析 | 第13-16页 |
·市场准入的概念 | 第13页 |
·市场准入的种类 | 第13-14页 |
·市场准入的原因 | 第14-16页 |
·道路旅客运输市场准入理论分析 | 第16-21页 |
·道路旅客运输市场准入的概念 | 第16页 |
·道路旅客运输市场准入的方式 | 第16-18页 |
·道路旅客运输市场准入的原因 | 第18-21页 |
第三章 我国道路旅客运输市场准入分析 | 第21-29页 |
·我国道路旅客运输市场准入制度的演进 | 第21-24页 |
·行政垄断阶段(改革开放以前) | 第21页 |
·鼓励进入的市场准入阶段(改革开放——1993 年) | 第21-22页 |
·限制进入的市场准入阶段(1993 年——至今) | 第22-24页 |
·我国现行道路旅客运输市场准入分析 | 第24-29页 |
·我国道路旅客运输市场准入的法律依据 | 第24-25页 |
·我国现行道路旅客运输市场准入的方式 | 第25-26页 |
·我国现行道路旅客运输市场准入的主体 | 第26页 |
·我国道路旅客运输企业进入的基本条件 | 第26-27页 |
·我国道路旅客运输市场准入程序 | 第27-29页 |
第四章 我国道路旅客运输市场准入存在的问题 | 第29-33页 |
·道路旅客运输市场准入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| 第29-31页 |
·我国道路旅客运输审批色彩仍然浓厚,费时费力 | 第29-30页 |
·审批程序过于繁杂,审批周期过长 | 第30页 |
·审批过细,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经营自主权 | 第30页 |
·审批过程中存在地区封锁现象,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| 第30-31页 |
·道路旅客运输市场准入主体方存在的问题 | 第31-33页 |
·政府方宏观调控能力不足 | 第31页 |
·传统的道路旅客运输行政管理理念限制审批制度的改革 | 第31-32页 |
·政府监管工作不够 | 第32页 |
·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素质不高,工作效率低 | 第32-33页 |
第五章 国外道路旅客运输市场准入制度及启示 | 第33-39页 |
·英国、加拿大、日本、荷兰的道路旅客运输市场准入分析 | 第33-36页 |
·英国 | 第33-34页 |
·加拿大 | 第34-35页 |
·日本 | 第35页 |
·荷兰 | 第35-36页 |
·启示 | 第36-39页 |
·鼓励增加有效供给和科技进步政策 | 第36页 |
·鼓励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政策 | 第36-37页 |
·加强运输市场监管力度 | 第37页 |
·运输政策与运输市场、社会经济同步协调发展,适度超前 | 第37页 |
·注重运输市场准入管理 | 第37-39页 |
第六章 我国道路旅客运输市场准入的改革措施 | 第39-44页 |
·改革审批制,积极推进服务质量招投标制 | 第39-41页 |
·改革审批制的几点意见 | 第39页 |
·继续推行简单、方便的审批程序 | 第39页 |
·打破地区封锁和地方保护主义 | 第39-40页 |
·积极推进并完善道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招投标制 | 第40-41页 |
·改革市场准入主体方的意见 | 第41-44页 |
·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,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宏观旅客运输管理模式 | 第41页 |
·改变传统的道路旅客运输行政管理理念 | 第41-42页 |
·加强政府的监督机制,提高服务质量 | 第42页 |
·提高道路旅客运输行政许可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| 第42-44页 |
结束语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47-48页 |
致谢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