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黑猪10个基因的多态性与产仔性状的关联分析
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英文摘要 | 第7-12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27页 |
·数量性状位点(QTL) | 第12-13页 |
·QTL的定位 | 第12-13页 |
·猪产仔数的QTL | 第13页 |
·标记辅助选择(MAS) | 第13-14页 |
·分子标记概述 | 第13-14页 |
·标记辅助选择(MAS) | 第14页 |
·猪繁殖性状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 | 第14-24页 |
·卵泡刺激素β亚基基因(FSHβ) | 第15-16页 |
·雌激素受体(ESR) | 第16-17页 |
·催乳素受体(PRLR) | 第17页 |
·备解素(BF) | 第17-18页 |
·瘦素(Lep) | 第18-19页 |
·表皮生长因子(EGF) | 第19-20页 |
·视黄醇结合蛋白4(RBP4) | 第20-21页 |
·骨桥蛋白(OPN) | 第21-22页 |
·骨形成蛋白15(BMP15) | 第22-23页 |
·α-(1,2)岩藻糖转移酶基因1(FUT1) | 第23-24页 |
·北京黑猪的种质遗传特征 | 第24-26页 |
·种质特征 | 第24-25页 |
·遗传基础 | 第25-26页 |
·开展北京黑猪繁殖性状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意义 | 第26-27页 |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27-36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7-29页 |
·实验动物 | 第27页 |
·主要仪器设备 | 第27页 |
·工具酶及主要试剂 | 第27-28页 |
·主要药品及试剂的配制 | 第28-29页 |
·实验方法与步骤 | 第29-33页 |
·实验猪耳组织样DNA的提取和检测 | 第29页 |
·DNA浓度和纯度的检测 | 第29-30页 |
·PCR扩增和酶切反应条件 | 第30-33页 |
·PCR-RFLP分析 | 第33页 |
·数据统计分析 | 第33-36页 |
·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| 第33-34页 |
·多态信息含量 | 第34页 |
·有效等位基因数 | 第34页 |
·群体杂合度 | 第34页 |
·Hardy-Weinberg平衡检测 | 第34页 |
·数据统计模型 | 第34-36页 |
第三章 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| 第36-50页 |
·基因组DNA的提取效果 | 第36页 |
·10个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| 第36-50页 |
·FSHβ基因 | 第36-39页 |
·ESR基因 | 第39-40页 |
·PRLR基因 | 第40-41页 |
·BF基因 | 第41-42页 |
·Lep基因 | 第42-43页 |
·EGF基因 | 第43-44页 |
·RBP4基因 | 第44-45页 |
·OPN基因 | 第45-47页 |
·BMP15基因 | 第47-48页 |
·FUT1基因 | 第48-50页 |
第四章 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| 第50-60页 |
·FSHβ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| 第50-51页 |
·单基因型效应分析 | 第50-51页 |
·合并基因型效应分析 | 第51页 |
·ESR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| 第51-52页 |
·PRLR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| 第52-53页 |
·BF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| 第53-54页 |
·Lep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| 第54-55页 |
·EGF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| 第55-56页 |
·RBP4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| 第56-57页 |
·OPN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| 第57-58页 |
·BMP15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| 第58-59页 |
·FUT1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| 第59-60页 |
第五章 讨论 | 第60-70页 |
·FSHβ基因 | 第60页 |
·关于FSHβ基因多态性及群体遗传分析 | 第60页 |
·FSHβ基因多态性与猪产仔性状的关系 | 第60页 |
·ESR基因 | 第60-62页 |
·ESR基因多态性及群体遗传分析 | 第60-61页 |
·ESR基因多态性与猪产仔性状的关系 | 第61-62页 |
·PRLR基因 | 第62-63页 |
·PRLR基因多态性及群体遗传分析 | 第62页 |
·PRLR基因多态性与猪产仔性状的关系 | 第62-63页 |
·BF基因 | 第63-64页 |
·BF基因多态性及群体遗传分析 | 第63页 |
·BF基因多态性与猪产仔性状的关系 | 第63-64页 |
·Lep基因 | 第64-65页 |
·Lep基因多态性及群体遗传分析 | 第64页 |
·Lep基因多态性与猪产仔性状的关系 | 第64-65页 |
·EGF基因 | 第65页 |
·EGF基因多态性及群体遗传分析 | 第65页 |
·EGF基因多态性与猪产仔性状的关系 | 第65页 |
·RBP4基因 | 第65-66页 |
·RBP4基因多态性及群体遗传分析 | 第65-66页 |
·RBP4基因多态性与猪产仔性状的关系 | 第66页 |
·OPN基因 | 第66-67页 |
·OPN基因多态性及群体遗传分析 | 第66-67页 |
·OPN基因多态性与猪产仔性状的关系 | 第67页 |
·BMP15基因 | 第67-68页 |
·BMP15基因多态性及群体遗传分析 | 第67-68页 |
·BMP15基因多态性与猪产仔性状的关系 | 第68页 |
·FUT1基因 | 第68-70页 |
·FUT1基因多态性及群体遗传分析 | 第68页 |
·FUT1基因多态性与猪产仔性状的关系 | 第68-70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80页 |
缩略词 | 第80-81页 |
致谢 | 第81-82页 |
作者简介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