负商誉的确认和计量问题研究
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4页 |
引言 | 第14-15页 |
1 企业并购 | 第15-22页 |
·企业并购的含义及分类 | 第15-18页 |
·企业并购的含义 | 第15-17页 |
·企业并购的分类 | 第17-18页 |
·企业并购的动机 | 第18-19页 |
·企业并购的原始动机 | 第18页 |
·企业并购的现实动机 | 第18-19页 |
·企业并购的会计方法 | 第19-22页 |
·购买法 | 第19-20页 |
·权益结合法 | 第20-22页 |
2 负商誉的基础理论 | 第22-32页 |
·负商誉的存在性 | 第22-28页 |
·不赞成负商誉存在的观点和原因分析 | 第22-23页 |
·赞成负商誉存在的观点和原因分析 | 第23-24页 |
·本文关于负商誉存在性的观点 | 第24-28页 |
·负商誉的性质 | 第28-32页 |
·负商誉性质的现有观点 | 第28-29页 |
·现有观点的分析和评价 | 第29-30页 |
·本文关于负商誉性质的观点 | 第30-32页 |
3 负商誉的确认 | 第32-40页 |
·会计确认的基础理论 | 第32-33页 |
·会计确认的含义 | 第32-33页 |
·会计确认的标准 | 第33页 |
·负商誉确认的现有观点 | 第33-35页 |
·负商誉确认的可行性 | 第33-34页 |
·负商誉确认的现有观点 | 第34-35页 |
·对现有观点的评价和比较 | 第35-39页 |
·现有观点的会计确认结果 | 第35-38页 |
·现有观点的评价和比较 | 第38-39页 |
·本文关于负商誉会计确认的观点 | 第39-40页 |
4 负商誉的计量 | 第40-52页 |
·会计计量的基础理论 | 第40-41页 |
·计量单位 | 第40页 |
·计量属性 | 第40-41页 |
·负商誉的会计计量方法 | 第41-43页 |
·商誉的会计计量方法 | 第41-42页 |
·负商誉会计计量方法现有观点 | 第42-43页 |
·对负商誉计量方法的评价与比较 | 第43-47页 |
·现有观点的会计计量结果 | 第44-46页 |
·对现有观点的评价和比较 | 第46-47页 |
·本文关于负商誉计量方法的观点 | 第47-52页 |
·本文关于负商誉计量方法的观点 | 第47-48页 |
·关于摊销比例的观点 | 第48-50页 |
·本文负商誉确认和计量观下的会计处理 | 第50-52页 |
5 负商誉确认和计量方法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| 第52-59页 |
·负商誉会计处理方法的国际比较 | 第52-54页 |
·各国对负商誉会计处理的历史演进 | 第52-54页 |
·各国负商誉会计处理的比较 | 第54页 |
·我国关于负商誉会计规范的现状与不足 | 第54-56页 |
·我国关于负商誉会计处理的现行规定 | 第55页 |
·我国有关规定的缺陷 | 第55-56页 |
·对我国负商誉会计确认和计量方面的建议 | 第56-59页 |
结论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3-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