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8页 |
·紫外光(UV)固化技术 | 第8页 |
·紫外光(UV)固化原理 | 第8-9页 |
·紫外光(UV)固化体系组分 | 第9-16页 |
·光引发剂 | 第9-10页 |
·单分子裂解型自由基光引发剂 | 第9页 |
·双分子夺氢型自由基光引发剂 | 第9-10页 |
·光固化树脂 | 第10-15页 |
·不饱和聚酯树脂 | 第10-11页 |
·环氧丙烯酸酯树脂 | 第11-12页 |
·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 | 第12-15页 |
·其他丙烯酸酯树脂 | 第15页 |
·活性单体 | 第15-16页 |
·其他组分 | 第16页 |
·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有机硅光敏碱溶性树脂的合成及应用 | 第18-32页 |
·引言 | 第18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18-23页 |
·实验原料 | 第18-19页 |
·实验仪器与设备 | 第19页 |
·实验步骤 | 第19-21页 |
·碱溶性双酚 A 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 | 第19-20页 |
·有机硅光敏碱溶性树脂的合成 | 第20-21页 |
·光交联膜的制备 | 第21页 |
·分析测试方法 | 第21-23页 |
·酸值的测定 | 第21-22页 |
·二正丁胺反滴定法 | 第22-23页 |
·FT-IR 表征 | 第23页 |
·DSC 表征 | 第23页 |
·TGA 表征 | 第23页 |
·力学性能分析 | 第23页 |
·耐酸性 | 第23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23-30页 |
·FT-IR 表征 | 第23-25页 |
·DSC 表征 | 第25页 |
·TGA 表征 | 第25-26页 |
·力学性能测试 | 第26-27页 |
·PIA-ESA51-2 在液态光成像涂料中的应用 | 第27-30页 |
·液态光成像涂料的制备 | 第27-28页 |
·液态光成像涂料使用工艺流程 | 第28-29页 |
·显影测试 | 第29页 |
·耐酸性测试 | 第29-3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0-32页 |
第三章 聚碳酸酯型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应用 | 第32-48页 |
·引言 | 第32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32-36页 |
·实验原料 | 第32-33页 |
·实验仪器及设备 | 第33页 |
·PCDL 型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 | 第33-35页 |
·光交联膜的制备 | 第35页 |
·分析测试方法 | 第35-36页 |
·二正丁胺反滴定法 | 第35页 |
·FT-IR 表征 | 第35页 |
·1H-NMR 表征 | 第35页 |
·GPC 表征 | 第35页 |
·粘度测试 | 第35页 |
·力学性能测试 | 第35页 |
·热性能测试 | 第35页 |
·凝胶率测试 | 第35-36页 |
·漆膜性能测试 | 第36页 |
·漆膜耐化性测试 | 第36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6-47页 |
·FT-IR 表征 | 第36-37页 |
·1H-NMR 表征 | 第37页 |
·分子量和粘度测试 | 第37-39页 |
·软段结构对低聚物分子量和粘度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·软段分子量对低聚物分子量和粘度的影响 | 第38页 |
·封端剂对低聚物分子量和粘度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·力学性能测试 | 第39-42页 |
·软段结构对光交联膜的力学性能分析 | 第39-40页 |
·软段分子量对光交联膜的力学性能分析 | 第40-41页 |
·封端剂对光交联膜的力学性能分析 | 第41-42页 |
·热性能测试 | 第42-44页 |
·软段结构对光交联膜的热性能分析 | 第42-43页 |
·软段分子量对光交联膜的热性能分析 | 第43-44页 |
·封端剂对光交联膜的热性能分析 | 第44页 |
·漆膜性能测试 | 第44-47页 |
·光固化涂料的制备 | 第44-45页 |
·基材对涂层附着力的影响 | 第45页 |
·软段结构对漆膜性能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·软段分子量对漆膜性能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·封端剂对漆膜性能的影响 | 第4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48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8页 |
附录: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