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心理学论文--发展心理学(人类心理学)论文--青少年心理学论文

优秀大学生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类型与特征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1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1-19页
   ·问题的提出第11-12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缘起第11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·国内、外优秀大学生自我认同、社会认同的研究现状第12-17页
     ·优秀大学生:注重评价标准、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等的研究第12-13页
     ·社会认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15页
     ·自我认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-17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·创新之处第18-19页
第二章 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理论第19-25页
   ·自我认同有关理论第19-22页
     ·自我认同的界定第19页
     ·埃里克森自我认同八阶段论第19-21页
     ·玛西亚的自我认同类型论第21-22页
   ·社会认同理论第22-25页
     ·社会认同理论的创立第22页
     ·社会认同理论的基本观点第22-23页
     ·社会认同的基本过程第23页
     ·自我归类理论第23-25页
第三章 优秀大学生自我认同的类型与特点研究第25-32页
   ·研究目的第25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25-26页
     ·样本选取第25页
     ·研究工具第25-26页
     ·施测程序第26页
   ·《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》的信度与效度分析第26页
   ·结果分析第26-31页
     ·优秀大学生自我认同的类型特征第26-27页
     ·不同性别优秀大学生的自我认同特征第27-28页
     ·不同年级优秀大学生的自我认同特征第28-29页
     ·不同政治身份优秀大学生的自我认同特征第29页
     ·不同专业、民族、独生子女、生源地优秀大学生自我认同特征第29-31页
   ·结论第31-32页
第四章 优秀大学生社会认同的特征研究第32-46页
   ·研究目的第32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32-34页
     ·编制《优秀大学生社会认同问卷》第32-33页
     ·问卷正式施测第33-34页
   ·优秀大学生社会认同的总体状况和特征第34-45页
     ·优秀大学生社会认同的总体特征第34-36页
     ·优秀大学生社会认同的认知特征第36-39页
     ·优秀大学生社会认同的动机特征第39-41页
     ·优秀大学生社会认同的情感特征第41-43页
     ·优秀大学生社会认同的行为特征第43-45页
   ·结论第45-46页
第五章 优秀大学生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的半结构化访谈研究第46-63页
   ·访谈目的第46页
   ·访谈对象第46-47页
     ·访谈对象确定的原则和方法第46页
     ·访谈对象的分布第46-47页
   ·访谈提纲的拟定第47-48页
   ·访谈过程第48页
   ·访谈结果与讨论第48-61页
     ·优秀大学生自我认同的研究结果第48-51页
     ·优秀大学生社会认同的研究结果第51-61页
   ·结论第61-63页
     ·优秀大学生自我认同的类型与特点第61页
     ·优秀大学生社会认同的特征第61-63页
第六章 优秀大学生自我认同、社会认同的特点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第63-67页
   ·优秀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八大类型特征第63页
   ·优秀大学生社会认同的六大特征第63-64页
   ·优秀大学生自我认同、社会认同的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第64-66页
     ·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认同第64页
     ·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的认同状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第64-65页
     ·根据大学生内在特性设计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第65页
     ·构建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,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归属感第65-66页
   ·不足之处第66-67页
参考文献第67-70页
致谢第70-71页
附录 A 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71-72页
附录 B 中国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第72-74页
附录 C 优秀大学生社会认同调查问卷第74-76页
附录 D 优秀大学生社会认同访谈提纲第76-77页
附录 E 优秀大学生自我认同访谈提纲第77-78页
附录 F 优秀大学生社会认同访谈记录第78-89页
附录 G 优秀大学生自我认同访谈记录第89-99页

论文共9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佛教生命伦理思想研究
下一篇:低碳旅游的伦理解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