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宗教论文--佛教论文--对佛教的分析和研究论文

佛教生命伦理思想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9页
第一章 绪论第9-17页
   ·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9-11页
     ·选题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·相关研究综述第11-15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现状第13-15页
   ·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15-17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·可能的创新点第16-17页
第二章 佛教生命伦理的伦理基础及基本内涵第17-22页
   ·佛教生命伦理的提出第17-19页
     ·佛教生命伦理的形成第17页
     ·佛教生命伦理的伦理基础第17-19页
   ·佛教生命伦理的基本内涵第19-22页
     ·人生的本质和价值第19-20页
     ·“苦”的根源第20页
     ·人生解脱的途径第20-22页
第三章 佛教的生命伦理原则第22-34页
   ·缘起第22-23页
   ·众生平等第23-27页
     ·众生平等的佛学阐述第24-25页
     ·众生平等的生命伦理观第25-27页
   ·慈悲为怀第27-31页
     ·慈悲为怀的佛学阐述第28-29页
     ·慈悲为怀的生命伦理精神第29-31页
   ·生命的超越--涅槃第31-34页
     ·涅槃的佛学阐述第31-32页
     ·实现涅槃的途径第32-34页
第四章 佛法视角下的当代生命伦理问题探讨第34-43页
   ·佛法生死观第34-36页
     ·安乐死第34-35页
     ·临终关怀第35-36页
   ·佛法的平等护生观第36-41页
     ·器官移植第36-39页
     ·动物保护伦理议题第39-41页
   ·佛教生命伦理当代价值第41-43页
     ·佛教生命伦理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第41页
     ·佛教生命伦理与我国当前道德建设第41-43页
结语第43-44页
参考文献第44-47页
致谢第47-48页
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第48页

论文共4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二十八烷醇的制备及其对机体能量代谢的影响和机理研究
下一篇:优秀大学生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类型与特征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