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交通流仿真及其与信号预测控制相结合的研究
致谢 | 第1-6页 |
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17页 |
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4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页 |
·交通信号控制的研究方向 | 第13-14页 |
·交通系统仿真概述 | 第14-15页 |
·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组织结构 | 第15-17页 |
2 元胞自动机交通流建模 | 第17-28页 |
·元胞自动机的理论基础 | 第17-19页 |
·元胞自动机的构成 | 第17-19页 |
·元胞自动机的特征 | 第19页 |
·经典的元胞自动机模型 | 第19-22页 |
·NaSch模型 | 第19-21页 |
·VDR模型 | 第21页 |
·BML模型 | 第21-22页 |
·交通流的宏观特性 | 第22-28页 |
·交通流的基本参数 | 第22-24页 |
·典型模型的宏观特性 | 第24-26页 |
·模型正确性验证 | 第26-28页 |
3 预测控制 | 第28-36页 |
·预测控制产生背景和应用前景 | 第28-29页 |
·预测控制的基本原理 | 第29-33页 |
·预测模型 | 第29-30页 |
·滚动优化 | 第30-31页 |
·反馈校正 | 第31-33页 |
·典型的预测控制 | 第33-36页 |
4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信号预测控制 | 第36-45页 |
·优化模型 | 第36-37页 |
·基于元胞自动机的预测模型 | 第37-41页 |
·基本参数定义 | 第37-39页 |
·车辆生成及更新 | 第39-40页 |
·染色体及优化算法 | 第40-41页 |
·优化算法 | 第41-45页 |
5 仿真流程及结果分析 | 第45-58页 |
·仿真流程 | 第45-47页 |
·仿真结果分析 | 第47-58页 |
·交叉口定时控制与预测控制性能比较 | 第47-49页 |
·感应控制与预测控制性能比较 | 第49-52页 |
·基于到达车辆车头距与预测控制性能比较 | 第52-54页 |
·预测时域不同的控制性能比较 | 第54-56页 |
·实时性和总体性的评价 | 第56-58页 |
6 工作总结与展望 | 第58-60页 |
·工作总结 | 第58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58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2页 |
附录 A | 第62-66页 |
附录 B | 第66-67页 |
作者简历 | 第67-69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