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工业经济论文--中国工业经济论文--地方工业经济论文

中国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测度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8页
致谢第8-13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3-22页
   ·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3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-18页
   ·工作假说及研究目标第18页
   ·技术路线及研究框架第18-19页
   ·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第19-20页
   ·可能创新及不足之处第20-22页
第二章 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22-30页
   ·工业化第22-24页
     ·国内外关于工业化的概念第22-23页
     ·工业化理论及其研究进展第23-24页
   ·新型工业化第24-30页
     ·新型工业化的概念第24-25页
     ·新型工业化的理论基础第25-26页
     ·新型工业化的特点第26-30页
第三章 中国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第30-39页
   ·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30-31页
     ·可比性原则第30页
     ·可行性原则第30-31页
     ·科学性原则第31页
     ·综合性原则第31页
   ·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测度的方法第31-32页
   ·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的建立第32-33页
   ·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测度指标的选择依据第33-39页
     ·反映工业化水平的指标第33-34页
     ·反映工业科技含量的指标第34页
     ·反映工业经济效益的指标第34-35页
     ·反映资源与环境状况的指标第35-36页
     ·反映人力资源利用的指标第36-37页
     ·反映信息化水平的指标第37-39页
第四章 中国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测度第39-44页
   ·中部地区各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第39页
   ·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评价体系各指标权重的确定第39-40页
   ·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测度第40-44页
第五章 主要结论及对策第44-52页
   ·本文的主要结论第44-47页
     ·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水平在不断提高第44-45页
     ·中部地区内部新型工业化水平差距较大第45页
     ·中部地区内部新型工业化水平差距处在不断变化当中第45-47页
   ·加快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对策第47-52页
     ·针对表现突出城市和值得关注的重点问题,制定相应对策第47-50页
     ·充分考虑周边因素影响,加强与东西部地区的联系第50页
     ·时刻关注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和政策因素影响第50-52页
第六章 研究展望第52-53页
硕士期间参与的课题和发表的文章第53-54页
参考文献第54-56页
附表第56-73页

论文共7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整车产品研发项目管理的研究
下一篇:SWOT量化模型在消费电子芯片设计公司战略规划中的应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