变焦显微镜设计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致谢 | 第7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15页 |
·研究的意义 | 第12页 |
·国内外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变焦显微系统的方案设计 | 第15-25页 |
·变焦概念的引入 | 第15页 |
·物像交换原则 | 第15-18页 |
·不同的变焦补偿类型 | 第18-20页 |
·光学补偿法 | 第18-19页 |
·简单的机械补偿法 | 第19页 |
·双组联动型变焦系统 | 第19页 |
·全动型变焦系统 | 第19-20页 |
·选择合适的类型 | 第20页 |
·显微镜连续变倍系统的选择 | 第20-21页 |
·变焦显微镜的初始结构 | 第21-22页 |
·连续变倍物镜系统的高斯解分析 | 第22-25页 |
第三章 变焦显微镜光学系统总体设计 | 第25-35页 |
·总体结构设计 | 第25-28页 |
·光学系统设计的两种方法 | 第25页 |
·变焦显微镜初始结构参数 | 第25-28页 |
·摄影目镜优化设计 | 第28-29页 |
·摄影目镜和观察目镜比较 | 第28页 |
·摄影目镜的设计方法 | 第28-29页 |
·摄影目镜的设计结果 | 第29页 |
·凸轮曲线设计 | 第29-30页 |
·变焦显微系统的像差分析 | 第30-35页 |
·MTF 曲线 | 第30-32页 |
·Ray Fan 曲线 | 第32-33页 |
·Spot Diagram 点列图 | 第33-34页 |
·场曲和畸变 | 第34-35页 |
第四章 凸轮曲线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| 第35-53页 |
·凸轮曲线的高斯算法 | 第35-36页 |
·凸轮曲线设计的新旧方法比较 | 第36页 |
·基于ZEMAX 凸轮曲线设计工作流程 | 第36-42页 |
·概述 | 第36-37页 |
·前期工作 | 第37-38页 |
·设置结构变量 | 第37页 |
·设置边界条件 | 第37-38页 |
·设置评价函数 | 第38页 |
·运行程序 | 第38-39页 |
·像差曲线 | 第39-42页 |
·像差曲线计算原理 | 第39页 |
·光线追迹原理 | 第39-42页 |
·凸轮曲线优化设计程序仿真 | 第42-53页 |
·变焦显微镜1 凸轮曲线优化设计 | 第42-49页 |
·变焦显微镜2 凸轮曲线优化设计 | 第49-51页 |
·变焦距摄影物镜凸轮曲线优化设计 | 第51-53页 |
第五章 凸轮变焦机构设计 | 第53-56页 |
·凸轮机构 | 第53页 |
·导轨机构分类 | 第53-54页 |
·凸轮变焦机构设计 | 第54-56页 |
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| 第56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1-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