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提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6-9页 |
第一节 研究现状 | 第7-8页 |
第二节 研究思路 | 第8-9页 |
第二章 建国"十七"年插图兴盛的背景及成因 | 第9-17页 |
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插图概况 | 第9-12页 |
第二节 "双百"方针提出后对文艺界的推动 | 第12页 |
第三节 文学作品的繁盛增大了对插图的需求 | 第12-15页 |
第四节 鲁迅文学作品掀起的插图热潮 | 第15-17页 |
第三章 建国"十七"年插图的流派 | 第17-27页 |
第一节 以"解放区"木刻为代表的插图流派 | 第17-19页 |
第二节 艺术院校、美协和部队的创作群体 | 第19-21页 |
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前成就显著的艺术家对插图的影响 | 第21-27页 |
第四章 建国"十七"年文学插图的特点 | 第27-37页 |
第一节(1950—1960)建国初期的插图特点 | 第27-30页 |
第二节(1961—1965)六十年代前期的插图特点 | 第30-37页 |
1、技术成熟、写实能力加强 | 第30-32页 |
2、装饰类风格向恬美化发展 | 第32-33页 |
3、连环画风格对插图风格的影响 | 第33-35页 |
4、漫画的影响有所削减 | 第35-36页 |
5、外来插图的影响削弱 | 第36-37页 |
第五章 建国"十七"年插图审美特征 | 第37-45页 |
第一节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原则指导下的插图创作 | 第37-39页 |
第二节 "革命"文化逐渐成为主流的造型模式 | 第39-45页 |
1、各种英雄人物的表现 | 第39-41页 |
2、对工、农、兵大众的表现 | 第41-45页 |
结语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著作 | 第47-48页 |
致谢 | 第48-50页 |
后记 | 第50-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