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

基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江南水乡乡村景观研究--以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为例

摘要第1-8页
ABSTRACT第8-10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0-17页
   ·研究的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 ·江南水乡小城镇发展现状第10页
     ·国内乡村景观研究持续升温第10页
     ·景观生态学理论提供新研究思路第10-11页
   ·研究区域及案例选择第11-13页
     ·"江南"地域的历史沿革第11-12页
     ·江南水乡范围界定第12页
     ·江南水乡地域特点第12页
     ·周庄案例选取的典型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3页
   ·研究理论、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3-17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第13-15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·案例研究技术路线第16-17页
第二章 乡村景观及江南水乡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第17-26页
   ·国内乡村景观研究进展第17-19页
     ·乡村聚落景观第17页
     ·乡村景观规划第17-18页
     ·乡村景观评价第18页
     ·乡村景观的建设与开发利用第18-19页
   ·景观格局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第19-22页
     ·景观空间格局第19页
     ·景观格局优化第19-20页
     ·景观安全格局第20-21页
     ·景观敏感度评价研究进展第21-22页
   ·江南水乡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第22-25页
     ·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第22-23页
     ·不同视角下江南水乡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第23-25页
   ·小结第25-26页
第三章 周庄镇域乡村景观现状特征第26-43页
   ·周庄镇的概况第26-31页
     ·周庄镇自然地理概况第26-29页
     ·周庄镇历史文化概况第29-31页
     ·周庄镇经济发展概况第31页
   ·周庄乡村景观构成特征第31-37页
     ·乡村聚落景观第33-34页
     ·乡村农业景观第34-35页
     ·乡村生态景观第35-36页
     ·乡村文化景观第36-37页
   ·周庄乡村景观体系特征第37-39页
     ·斑块—廊道—基质结构明显第37页
     ·斑块类型单一,且高度碎化第37-38页
     ·水构成人文生态系统的"血脉"第38-39页
     ·古镇形成区域景观体系的核心第39页
   ·周庄区域乡村景观存在的问题第39-43页
     ·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第40页
     ·古镇区旅游承载力过大第40-41页
     ·土地利用管理粗放化第41-42页
     ·现有景观格局与土地利用缺乏合理评价与规划第42-43页
第四章 周庄镇域乡村景观格局定量分析第43-63页
   ·景观格局定量分析方法第43-48页
     ·数据来源第43页
     ·景观分类系统的建立第43-47页
     ·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第47-48页
   ·景观格局指数的选取第48-52页
     ·常用景观指数第48-52页
     ·本研究景观指数的选取第52页
   ·周庄镇整体景观格局分析第52-55页
     ·斑块类型特征分析第52-54页
     ·景观水平特征第54-55页
   ·周庄镇南北两区域景观格局比较分析第55-63页
     ·斑块类型特征第57-60页
     ·景观水平特征分析第60-63页
第五章 周庄镇域乡村景观敏感度评价与分析第63-81页
   ·周庄镇域景观敏感度影响因素分析第63-64页
   ·生态敏感度评价分析第64-69页
     ·评价因子第64-65页
     ·评价方法第65-66页
     ·评价结果与分析第66-69页
   ·文化历史敏感度评价分析第69-74页
     ·评价因子第69-70页
     ·评价目标要素第70-71页
     ·评价方法第71页
     ·评价结果与分析第71-74页
   ·视觉敏感度评价分析第74-79页
     ·评价因子第74页
     ·评价目标要素第74-75页
     ·评价方法第75页
     ·评价结果与分析第75-79页
   ·景观敏感度的综合评价分析第79-81页
     ·评价方法第79页
     ·评价结果与分析第79-81页
第六章 周庄镇乡村景观格局优化与土地适宜性利用方案第81-105页
   ·周庄乡村景观格局优化原则第81-82页
     ·整体生态功能优先原则第81页
     ·多目标原则第81页
     ·结构优化原则第81页
     ·尺度适宜原则第81-82页
     ·平衡原则第82页
   ·生态景观优化第82-87页
     ·水体主导的生态景观第82页
     ·水体生态景观格局优化第82-86页
     ·水体景观生态优化措施第86-87页
   ·文化景观优化第87-91页
     ·古镇主导的文化景观第88页
     ·古镇文化景观格局优化第88-90页
     ·古镇文化景观保护措施第90-91页
   ·农业景观优化第91-99页
     ·农业空间分区及利用途径第92-95页
     ·农业斑块优化第95-96页
     ·农业景观优化措施第96-99页
   ·乡村聚落景观优化第99-102页
     ·乡村聚落景观整理原则第99-100页
     ·乡村聚落景观整理模式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·乡村聚落景优化措施第101-102页
   ·基于乡村景观格局优化的昆山周庄镇总体规划评述第102-105页
结论与创新点第105-106页
 主要结论第105页
 主要创新点第105-106页
参考文献第106-112页
附录第112-116页
致谢第116-118页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18页

论文共11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论“生态园”及农业类生态园规划模式研究--基于苏南地区案例实证研究
下一篇:以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为载体的创意产业园景观更新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