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艺术论文--绘画论文--绘画技法论文--中国画技法论文

墨竹的符号学分析

中文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8页
引言第8-11页
一、墨竹画产生的基础第11-22页
 (一) 墨竹产生的文化背景第11-17页
  1. “比兴”第12-15页
  2. 天人合一第15-17页
 (二) 墨竹产生的审美因素第17-22页
  1. 笔墨意趣第18-20页
  2. 简淡风格第20-22页
二、符号学的基本理论第22-27页
 (一) 符号与符号学第22-24页
 (二) 历时与共时第24-27页
三、墨竹符号的历时考察第27-40页
 (一) 墨竹画起源第27-28页
 (二) 墨竹符号的草创期:唐五代第28-30页
 (三) 墨竹符号的形成期:宋代第30-33页
 (四) 墨竹符号的繁盛期:元、明二代第33-37页
 (五) 墨竹符号的普及:清代第37-40页
四、墨竹符号的共时分析第40-56页
 (一) 墨竹符号的结构语码第41-47页
  1. 刚柔相济第42-45页
  2. 竹石相应第45-47页
 (二) 墨竹符号的内涵语码第47-51页
  1. 性直第48-50页
  2. 节贞第50-51页
 (三) 墨竹符号的文化语码第51-56页
  1. 书画同源第51-53页
  2. “四君子”与“岁寒三友”第53-56页
结语第56-57页
参考文献第57-60页
后记第60页

论文共6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宋代少年犯罪及保护研究
下一篇:苏轼画论中的自我意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