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轼画论中的自我意识
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引言 | 第8-11页 |
第一章 苏轼画论中的自我意识 | 第11-32页 |
第一节 以我观物——为物传神 | 第14-24页 |
一、舍形求神 | 第14-17页 |
二、以神统形 | 第17-20页 |
三、神理兼得 | 第20-24页 |
第二节 有我之境——诗画一律 | 第24-27页 |
一、诗画一体观的产生 | 第24-25页 |
二、“诗中有画”,“画中有诗” | 第25-27页 |
第三节 物我统一——天工清新 | 第27-32页 |
一、天工之美 | 第28-29页 |
二、清新之逸 | 第29-32页 |
第二章 苏轼画论中自我意识的产生 | 第32-47页 |
第一节 自我意识在形神关系认识中的演化 | 第32-35页 |
一、自我意识的沉潜 | 第32-34页 |
二、主体意识的觉醒 | 第34-35页 |
第二节 时代文人的心灵固守 | 第35-38页 |
一、回归自我的契机 | 第36-37页 |
二、艺中求“意” | 第37-38页 |
第三节 传统文化之濡染 | 第38-47页 |
一、儒之仁 | 第39-41页 |
二、道之游 | 第41-43页 |
三、禅之悟 | 第43-45页 |
四、楚骚激情 | 第45-47页 |
第三章 苏轼画论中自我意识的审美意蕴 | 第47-59页 |
第一节 写意抒怀 | 第47-50页 |
一、“取其意气所到” | 第47-48页 |
二、“画如其人” | 第48-50页 |
第二节 寄托理想 | 第50-54页 |
一、艺之雅韵 | 第50-53页 |
二、“以艺求道” | 第53-54页 |
第三节 精神超越 | 第54-59页 |
一、从自由走向审美 | 第54-55页 |
二、从审美走向哲思 | 第55-59页 |
结语 | 第59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3页 |
致谢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