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植物学论文--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

基于互利作用的植物生长建模及仿真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9页
目录第9-12页
第1章 绪论第12-18页
   ·论文研究背景和来源第12-13页
   ·论文的研究目标和内容第13-15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标第13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13-15页
   ·论文的研究意义第15-16页
   ·技术路线和方法第16页
   ·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6-18页
第2章 植物群落的生态仿真概述第18-31页
   ·研究现状第18页
   ·植物群落的生态模型第18-22页
     ·Lotka-Volterra种间生态模型第19页
     ·Fixed-Radius-Neighborhood模型第19-20页
     ·Zone-of-Influence模型第20-21页
     ·Field-of-Neighborhood模型第21-22页
   ·各种生态模型的比较分析第22页
   ·虚拟植物可视化的主要方法第22-29页
     ·L系统第23-25页
     ·粒子系统第25-27页
     ·特征提取第27-28页
     ·基于图像的植物可视化技术第28-29页
   ·各种植物建模方法的比较第29-3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0-31页
第3章 基于互利作用的植物生长模型第31-43页
   ·植物生长建模方法确定第31-32页
   ·植物互利生长模型第32-33页
     ·Lotka-Volterra种间互利模型简介第32-33页
     ·构造植物互利生长模型第33页
   ·确定互利影响圈和邻体第33-35页
     ·计算互利影响圈第34页
     ·确定邻体第34-35页
   ·互利指数模型第35-37页
     ·邻体干扰指数模型简介第35-36页
     ·确定互利指数第36-37页
   ·应用互利植物生长模型第37-41页
     ·仿真数据第37-38页
     ·仿真结果第38-4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1-43页
第4章 考虑地下竞争的植物生长模型第43-54页
   ·植物间地下资源竞争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·根系间竞争水平计算第44-48页
     ·确定地下竞争的相关植物第44-45页
     ·计算地下竞争资源第45-46页
     ·计算根系吸水强度因子第46-47页
     ·提取地下竞争指数第47-48页
   ·应用地下竞争因子第48-5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3-54页
第5章 原型系统实现第54-75页
   ·系统概述第54-59页
     ·开发环境和工具第54-56页
     ·系统框架第56-57页
     ·系统流程第57-59页
   ·系统模块设计和实现第59-71页
     ·参数设置模块第59-62页
     ·互利植物生长计算模块第62-68页
     ·植物绘制模块第68-69页
     ·场景绘制模块第69-71页
   ·系统关键技术分析第71-74页
     ·OBJ文件格式第71-73页
     ·纹理映射第73-7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4-75页
第6章 结论与展望第75-78页
   ·结论第75-76页
   ·展望第76-78页
参考文献第78-81页
致谢第81-82页
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第82页

论文共8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从传统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研究--以M集团公司物流业务为例
下一篇:基于MLD的非线性系统建模与控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