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

芬顿法和类芬顿法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7页
第1章 绪论第17-30页
   ·我国水资源及水污染现状第17-18页
   ·芬顿技术第18-28页
     ·芬顿技术的发展历史第18页
     ·芬顿技术用于水处理的优点第18-19页
     ·芬顿体系的反应机理第19-21页
     ·芬顿体系的催化氧化和影响因素第21-26页
     ·芬顿体系的混凝第26-27页
     ·芬顿体系水处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第27-28页
   ·本研究的目的、意义和主要内容第28-30页
     ·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第28-29页
     ·课题来源第29页
     ·课题的主要内容第29-30页
第2章 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0-37页
   ·实验方案第30-32页
     ·目标污染物的选择第30页
     ·实验药品第30-31页
     ·实验仪器第31-32页
   ·实验操作第32-34页
     ·高铁酸钾制备实验第32-33页
     ·孔雀石绿脱色实验第33页
     ·孔雀石绿降解中间产物的GC-MS 分析第33页
     ·腐殖酸以及磷的沉淀实验第33-34页
     ·生活污水二级处理出水的混凝实验第34页
     ·水样的EPR 测试第34页
   ·分析测试方法第34-37页
     ·溶液中孔雀石绿浓度的检测第34页
     ·溶液中磷酸根浓度的检测第34页
     ·溶液中总铁和二价铁浓度的检测第34-35页
     ·溶液中氟离子浓度的检测第35页
     ·溶液中过氧化氢浓度的检测第35页
     ·反应过程中生成·OH 的检测第35页
     ·TOC 的测定方法第35页
     ·含腐殖酸水样的分子量分布的检测第35-36页
     ·腐殖酸酸度的检测第36页
     ·水样紫外可见吸光光谱的检测第36页
     ·孔雀石绿降解中间产物的GC-MG 测定方法第36-37页
第3章 EDTA促进Fe~(3+)/H_20_2对水中MG脱色的影响因素研究第37-57页
   ·各种因素对MG 脱色的影响第39-45页
     ·EDTA 投加对MG 脱色的影响第39-40页
     ·不同EDTA 浓度下的MG 脱色效果第40-41页
     ·不同Fe~(3+)投量下的MG脱色效果第41-42页
     ·不同Fe~(3+)-EDTA浓度下的MG脱色效果第42-43页
     ·不同H_20_2投量下的MG脱色效果第43页
     ·不同温度下的MG 脱色效果第43-44页
     ·不同初始pH 值条件下的孔雀石绿脱色效果第44-45页
     ·不同初始浓度下MG 的脱色效果第45页
   ·MG 脱色动力学的初步分析第45-56页
     ·不同体系水中孔雀石绿脱色的动力学研究第46-48页
     ·孔雀石绿脱色的动力学理论模型分析第48-49页
     ·各种因素对MG 脱色速率的影响第49-54页
     ·经验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54-5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6-57页
第4章 EDTA强化Fe~(3+)/H_20_2工艺对水中MG脱色的机理研究第57-72页
   ·不同H_20_2投加方式下Fe~(3+)-EDTA/H_20_2对MG的脱色第57-58页
   ·在叔丁醇存在时Fe~(3+)-EDTA/H_20_2对MG的脱色第58-60页
   ·MG 脱色过程中的EPR 检测第60-62页
   ·溶液中剩余过氧化氢浓度的检测第62页
   ·溶液中新生成二价铁浓度的检测第62-64页
   ·K_2Fe0_4/H_20_2氧化降解MG的实验第64-66页
   ·溶液的UV-vis 光谱分析第66-67页
   ·水样的TOC 测试和中间产物分析第67-69页
   ·反应过程中的活性物种分析第69-7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0-72页
第5章 Fe~(2+)/H_20_2工艺对水中HA的去除效能第72-92页
   ·不同H_20_2投量下HA的去除效果第73-76页
   ·不同Fe~(2+)投量下HA的去除效果第76-78页
   ·不同初始浓度下HA 的去除效果第78-80页
   ·不同初始pH 值下HA 的去除效果第80-82页
   ·不同体系温度下HA 的去除效果第82-83页
   ·Fe~(2+)/H_20_2工艺在HA去除过程中的HA分子变化情况第83-88页
     ·不同pH 值条件下HA 去除情况分析第83-86页
     ·不同过氧化氢投量条件下HA 去除情况分析第86-88页
   ·Fe~(2+)/H_20_2工艺与三价铁盐除HA的对比分析第88-91页
     ·HA 去除效果和反应后pH 值变化规律第89-90页
     ·水样的分子量分布情况第90-9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1-92页
第6章 Fe~(2+)/H_20_2工艺对水中磷的去除效能第92-112页
   ·不同H_20_2投量下磷的去除效果第93-94页
   ·不同Fe~(2+)投量下磷的去除效果第94-96页
   ·不同初始浓度下磷的去除效果第96-98页
   ·不同初始pH 值条件下磷的去除效果第98-99页
   ·不同H_20_2投量和磷初始浓度时水样变化的分析第99-105页
     ·对水中磷去除效果的分析第99-100页
     ·对水中铁物种分布情况的分析第100-102页
     ·对水中剩余H_20_2浓度的分析第102-104页
     ·对除磷后溶液pH 值变化的分析第104-105页
   ·Fe~(2+)/H_20_2与三价铁盐除磷的对比分析第105-111页
     ·初始pH 值对两种工艺除磷效果的影响第105-107页
     ·HA 存在对两种工艺除磷效果的影响第107-109页
     ·F-存在对两种工艺除磷效果的影响第109-11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11-112页
第7章 Fe~(2+)/H_20_2对污水二级处理出水中磷的去除第112-125页
   ·水源及水质参数第113页
   ·不同H_20_2投量下磷的去除规律第113-114页
   ·不同Fe~(2+)投量下磷的去除规律第114-116页
   ·不同初始浓度下磷的去除规律第116-117页
   ·不同初始pH 值条件下磷的去除规律第117-118页
   ·水样的EPR 测试第118-119页
   ·水样的TOC 检测第119-120页
   ·Fe~(2+)/H_20_2与三价铁盐除磷的比较第120-12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23-125页
结论第125-127页
参考文献第127-142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2-145页
致谢第145-146页
个人简历第146页

论文共14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滦河微污染水膜处理工艺的试验研究
下一篇:生物质再燃过程的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