蒋明祺政府审计思想及其启迪
摘要 | 第1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3页 |
0 引言 | 第13-17页 |
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3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3-15页 |
·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3-14页 |
·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4-15页 |
·文献述评 | 第15页 |
·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·基本框架 | 第15-16页 |
·创新与不足 | 第16-17页 |
1 蒋明祺政府审计思想研究的历史背景 | 第17-23页 |
·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| 第17-19页 |
·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 | 第17-18页 |
·中华民国时期的经济 | 第18-19页 |
·中华民国时期的审计 | 第19-23页 |
·中华民国时期的政府审计 | 第19-21页 |
·中华民国时期的民间审计 | 第21-23页 |
2 蒋明祺政府审计定义思想 | 第23-31页 |
·第一次系统对政府审计进行定义 | 第23-25页 |
·政府审计机关方面的定义 | 第23-24页 |
·政府审计对象和内容方面的定义 | 第24页 |
·政府审计职权方面的定义 | 第24页 |
·政府审计依据方面的定义 | 第24-25页 |
·政府审计功能与目的方面的定义 | 第25页 |
·政府审计作用方面的定义 | 第25页 |
·蒋明祺政府审计定义思想的启迪 | 第25-31页 |
·监审合一思想对当代的借鉴 | 第25-27页 |
·完善稽察制度 | 第27页 |
·健全我国审计法律法规 | 第27-29页 |
·加强经济责任审计,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| 第29-31页 |
3 蒋明祺政府审计程序思想 | 第31-37页 |
·蒋明祺政府审计程序思想的内容 | 第31-35页 |
·就地审核部分 | 第31页 |
·事前审核部分 | 第31-33页 |
·事后审核部分 | 第33页 |
·稽察部分 | 第33-34页 |
·审定总决算部分 | 第34-35页 |
·蒋明祺政府审计程序思想的启迪 | 第35-37页 |
·转变观念,发挥审计预防性作用 | 第35页 |
·加强对审计程序的重视 | 第35-36页 |
·制定标准程序制度的重要性 | 第36-37页 |
4 蒋明祺政府审计系属制思想 | 第37-43页 |
·民国时期区域制的概述 | 第37-38页 |
·蒋明祺政府审计系属制思想的内容 | 第38-40页 |
·系属制的概述 | 第38-39页 |
·系属制与区域制的比较 | 第39-40页 |
·系属制的优点 | 第40页 |
·蒋明祺政府审计系属制思想的启迪 | 第40-43页 |
·强化审计独立性 | 第40-41页 |
·对各机关单位实行全面审计 | 第41页 |
·进一步优化审计机构设置 | 第41-42页 |
·完善政府审核程序 | 第42-43页 |
5 蒋明祺政府审计行政三联制思想 | 第43-48页 |
·蒋明祺政府审计行政三联制思想的内容 | 第43-45页 |
·政府审计行政之计划 | 第43-44页 |
·政府审计行政之执行 | 第44-45页 |
·政府审计行政之考核 | 第45页 |
·蒋明祺政府审计行政三联制思想的启迪 | 第45-48页 |
·重视审计流程内在衔接性 | 第46页 |
·提高审计计划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| 第46页 |
·促进审计考核体系的构建 | 第46-48页 |
6 蒋明祺政府审计人员思想 | 第48-57页 |
·蒋明祺政府审计人员思想的内容 | 第48-53页 |
·政府审计人员之资质训练与保障 | 第48-49页 |
·政府审计人员之运用与流转 | 第49-53页 |
·蒋明祺政府审计人员思想的启迪 | 第53-57页 |
·增加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 | 第53-54页 |
·建立健全审计人员法规培训 | 第54-55页 |
·提高审计工作积极性,培养全面人才 | 第55-57页 |
7 蒋明祺政府审计思想的评述 | 第57-60页 |
·强调政府审计的独立性 | 第57页 |
·注重政府审计法规的构建 | 第57-58页 |
·重视政府审计的意义 | 第58-59页 |
·对蒋明祺政府审计思想的总结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3页 |
后记 | 第63页 |